一直胃痛是什么回事
胃痛的成因、不同人群的患病特点及应对措施。胃痛成因包括饮食因素(长期食用刺激性食物、不规律饮食)、胃部疾病(胃溃疡、胃炎、胃食管反流病、胃癌)、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等不良情绪)和其他因素(药物副作用、胃部受寒);不同人群如年轻人、老年人、儿童、肥胖人群、有胃癌家族史人群等因自身特点在不同原因下更易胃痛;应对措施有调整饮食习惯、及时就医检查并针对性治疗、调整心态缓解压力、调整用药方案、热敷腹部等,特殊人群需谨慎对待,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一、饮食因素
1.刺激性食物:长期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导致胃黏膜受损,从而引起胃痛。例如,辣椒中的辣椒素会刺激胃黏膜,促使胃酸分泌增加,进而引发胃痛。长期酗酒也会对胃黏膜造成直接损伤,因为酒精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使胃酸更容易侵蚀胃壁。年轻人和生活不规律、喜欢吃外卖的人群,由于外卖中常含有较多辛辣、油腻食物,更容易因这类饮食因素导致胃痛。
2.不规律饮食:三餐不定时、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会打乱胃的正常消化节律。胃在该排空时没有排空,食物停留时间过长会发酵产气;该进食时没有食物进入,胃酸会直接刺激胃黏膜,都可能引发胃痛。老年人的肠胃功能较弱,不规律饮食更容易引起胃痛,而且恢复时间也相对较长。
二、胃部疾病
1.胃溃疡:胃溃疡是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后形成的慢性溃疡。主要症状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疼痛通常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出现,然后缓解。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是胃溃疡的常见病因。胃溃疡患者的胃痛可能会持续存在,尤其是在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时。中年人群由于生活压力大、饮食习惯不良等因素,患胃溃疡的概率相对较高。
2.胃炎:包括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常因食用不洁食物、药物刺激等引起,起病较急,会出现突发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慢性胃炎则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症状相对较隐匿,可能表现为长期的隐痛、胀痛等。儿童的胃黏膜较为娇嫩,在受到感染或不良刺激时,也可能患上胃炎,出现胃痛症状。
3.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反流至食管,会引起烧心、胃痛等症状。患者除了胃痛外,还可能伴有反酸、嗳气等症状。肥胖人群由于腹压增加,更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从而导致胃痛。长期吸烟、饮酒也会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增加胃食管反流的发生风险。
4.胃癌:早期胃癌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胃痛、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胃癌的发生与遗传、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患胃癌的风险相对较高,若出现一直胃痛的症状,应格外警惕。
三、精神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导致胃酸分泌失调、胃肠蠕动紊乱,进而引发胃痛。学生在面临考试压力时,上班族在工作压力大时,都可能因为精神因素出现胃痛症状。长期的精神压力还可能导致胃黏膜的血液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胃痛。
四、其他因素
1.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引起胃痛。例如,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会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老年人由于常患有多种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更容易受到药物副作用的影响。
2.胃部受寒:腹部保暖不当,胃部受到寒冷刺激,会引起胃平滑肌痉挛,导致胃痛。在寒冷的季节或气温变化较大时,不注意增添衣物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因胃部受寒而出现胃痛。
应对措施:
对于因饮食因素引起的胃痛,应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饮食。胃部疾病引起的胃痛,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等,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可能会使用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精神因素导致的胃痛,要注意调整心态,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运动、听音乐等。因药物副作用引起的胃痛,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对于胃部受寒引起的胃痛,可以通过热敷腹部来缓解症状。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在出现胃痛症状时,更应谨慎对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