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肌筋膜炎的症状有哪些
后背肌筋膜炎的症状主要包括疼痛(有酸痛、胀痛、刺痛等性质,程度和时间因人而异,晨起及天气变化时可能加重)、肌肉僵硬(早晨明显,活动后缓解,病情重时可持续全天)、压痛(病变肌肉及附着点处有压痛点,程度与病情相关)、活动受限(运动幅度减小且协调性变差);特殊人群情况各有不同,老年人症状明显且恢复慢,治疗要防骨折及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女性在生理期、孕期和更年期症状可能加重,需注意休息和适当伸展;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发病率高,患病后要及时休息,康复后做好肌肉保护;有慢性疾病史者症状更复杂严重,糖尿病患者要控血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需综合考虑两种病况。
一、疼痛
1.疼痛性质:后背肌筋膜炎患者常出现酸痛、胀痛或刺痛感。酸痛一般是一种持续的、弥漫性的不适感,患者会感觉后背像被重物压着一样;胀痛如同局部有气体或液体淤积导致的膨胀性疼痛;刺痛则较为尖锐,像针偶尔扎一下的感觉。
2.疼痛程度:疼痛程度因人而异,轻者可能只是偶尔感觉轻微不适,不影响日常活动;重者疼痛剧烈,甚至会限制后背的活动范围,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
3.疼痛时间:疼痛通常在晨起时较为明显,经过一夜的休息,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后突然活动,炎症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疼痛。活动一段时间后,疼痛可能会有所减轻,但长时间活动或劳累后,疼痛又会加重。另外,天气变化如寒冷、潮湿时,疼痛也可能加剧。
二、肌肉僵硬
1.僵硬表现:患者会感觉后背肌肉发紧、不灵活,就像后背被“绑住”了一样。在活动后背时,能明显感觉到肌肉的阻力增加,活动范围受限。例如,正常情况下可以轻松完成的弯腰、后仰等动作,在患有后背肌筋膜炎时会变得困难。
2.持续时间:肌肉僵硬的情况在早晨起床后最为突出,一般会持续一段时间,随着身体的活动和血液循环的改善,僵硬感会逐渐缓解。但如果病情较重或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僵硬感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甚至全天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三、压痛
1.压痛部位:在后背的病变肌肉及其附着点处有明显的压痛点。常见的压痛点多位于肩胛骨内侧缘、脊柱两侧的竖脊肌等部位。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时,用手指按压这些部位,患者会感到明显的疼痛。
2.压痛程度:压痛的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较轻时,按压可能只是引起轻微疼痛;病情较重时,轻微的按压就会导致患者疼痛难忍。
四、活动受限
1.运动幅度减小:由于疼痛和肌肉僵硬,患者后背的活动幅度会明显减小。比如,在进行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等动作时,无法达到正常的活动范围。例如,正常人弯腰时手可以轻松触碰到地面,而后背肌筋膜炎患者可能只能弯腰到一半的程度。
2.运动协调性变差:患者在进行后背相关的运动时,协调性会受到影响。动作可能变得笨拙、不流畅,在转身、伸手等动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五、特殊人群情况及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后背肌筋膜炎的症状可能更为明显,恢复也相对较慢。他们本身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问题,疼痛可能会加剧。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等并发症。同时,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可能较差,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
2.女性:女性在生理期、孕期和更年期时,身体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可能会加重后背肌筋膜炎的症状。生理期时,身体的疼痛敏感度可能增加;孕期由于腹部增大,身体重心改变,后背肌肉的负担加重;更年期则可能因为激素水平的波动导致肌肉和骨骼的健康状况下降。这些时期的女性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可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伸展运动。
3.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这类人群由于后背肌肉经常处于高强度的活动状态,后背肌筋膜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一旦出现症状,要及时休息,避免继续过度劳累,否则会加重病情。在康复后,要注意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拉伸,做好肌肉的保护。
4.有慢性疾病史者:如患有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后背肌筋膜炎的症状可能会更加复杂和严重。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的影响,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能力较差,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血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本身存在关节和肌肉的病变,可能会与后背肌筋膜炎相互影响,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两种疾病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