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和肩袖损伤的区别
肩周炎和肩袖损伤展开讲解,从定义、高发人群到临床表现、诊疗方案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说明,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自限性无菌性炎症致粘连而疼痛、活动受限,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疼痛为慢性持续性钝痛、活动各方向受限,诊断靠体格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有保守和手术两种;肩袖损伤是肩袖肌腱损伤,常见于60岁以上老人,急性有撕裂痛、慢性为深部疼痛,主动外展上举受限,同样有保守和手术治疗方法;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用药谨慎,儿童青少年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孕妇避免用影响胎儿的药物,采用安全的物理治疗和康复锻炼。
一、定义与病理
1.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冰冻肩”,主要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不明原因自限性无菌性炎症,会造成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粘连,导致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
2.肩袖损伤:是肩袖肌腱的损伤,肩袖是包绕在肱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损伤通常是由于退变、创伤等原因导致肩袖肌腱撕裂或损伤。
二、高发人群
1.肩周炎: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女性略多于男性。长期肩部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的人群,如教师、打字员等发病率较高;另外有颈椎病病史的人群,也易诱发肩周炎。
2.肩袖损伤:常见于60岁以上老人,为肩部退变的结果。从事需要肩部反复上举、过顶运动的人群,如棒球运动员、油漆工等,因肩部长期受到较大应力,容易发生肩袖损伤;有肩部急性创伤史的人群,如摔倒时肩部着地等情况,也易造成肩袖损伤。
三、临床表现
1.疼痛特点
肩周炎:疼痛多为慢性、持续性钝痛,夜间疼痛加重,严重影响睡眠。疼痛范围较为广泛,可累及整个肩部周围。
肩袖损伤:急性损伤时可突然感到肩部有撕裂样疼痛,慢性损伤则表现为肩部深部的疼痛,一般疼痛位置相对明确,常位于肩峰下、三角肌区域。在做特定动作如外展、上举时疼痛明显。
2.活动受限
肩周炎:各个方向的活动都会受限,特别是外旋、外展和内旋后伸动作,主动和被动活动都明显受限,肩部仿佛被“冻住”,就像门轴生锈一样难以活动。
肩袖损伤:主要是在主动外展、上举时无力且活动受限,但被动活动时范围基本正常,即他人帮助活动肩部时活动范围可接近正常。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肩周炎:医生会发现肩关节周围有广泛的压痛,进行关节活动度检查时,主动和被动活动都明显受限。
肩袖损伤:进行肩袖相关的特殊体格检查,如Neer征、Hawkins征等,可能出现阳性表现,且外展、上举力量减弱。
2.影像学检查
肩周炎:X线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MRI表现为关节囊增厚、关节腔少量积液等。
肩袖损伤:MRI可以清晰显示肩袖肌腱的损伤部位和程度,是诊断肩袖损伤的重要方法;超声检查也能对肩袖损伤作出初步判断。
五、治疗方案
1.肩周炎
保守治疗: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包括休息、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针灸等;康复锻炼非常重要,如爬墙法、划圈法等,以改善关节活动度;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疼痛和炎症。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考虑关节镜下松解粘连等手术治疗。
2.肩袖损伤
保守治疗:对于部分较小的撕裂、症状较轻的患者,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制动、物理治疗如冰敷等;使用肩袖吊带固定;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疼痛和肿胀。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加强肩部肌肉力量。
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撕裂、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手术修复肩袖,如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康复能力较差。在治疗过程中,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再次损伤。用药时需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因为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用药要谨慎,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2.儿童和青少年:虽肩周炎和肩袖损伤在这一年龄段发病率较低,但如果因外伤等导致肩袖损伤,在治疗时要特别注意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对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康复训练要根据儿童的身体特点和耐受力进行设计。
3.孕妇:患肩周炎或肩袖损伤时,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尽量采用物理治疗和适当的康复锻炼来缓解症状,如热敷时温度不宜过高,避免对腹部产生过热刺激。康复锻炼要注意动作幅度,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