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骨折是什么意思
病理性骨折是在骨正常结构和强度受破坏的疾病基础上,受轻微外力甚至无明显外力时发生的骨折,病因包括骨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骨质疏松症、骨髓炎、先天性骨发育障碍等;临床表现有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诊断方法有X线、CT、MRI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为治疗基础疾病、处理骨折并进行康复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女性、患有基础疾病者需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注意事项,如老年人防摔倒、补充钙和维生素D等。
一、病理性骨折的定义
病理性骨折是指在某些疾病基础上,由于骨的正常结构和强度受到破坏,在轻微外力作用下,甚至在没有明显外力作用时发生的骨折。与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等强大外力导致的外伤性骨折不同,病理性骨折是在骨骼本身存在病变的前提下发生的。
二、病因
1.骨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骨的原发性肿瘤如骨肉瘤、骨囊肿、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等,这些肿瘤会侵蚀和破坏骨组织,使骨的强度下降,容易发生骨折。转移性肿瘤是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骨骼,常见的有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的骨转移,也会造成骨质破坏引发骨折。
2.骨质疏松症: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骨量逐渐丢失,骨的微观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轻微的摔倒、咳嗽甚至日常活动都可能导致骨折,常见部位有椎体、髋部、腕部等。
3.骨髓炎:细菌感染引起的骨髓炎症,会导致骨质破坏、吸收,使骨的稳定性变差,增加骨折的风险。
4.先天性骨发育障碍:如成骨不全症,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患者的骨骼发育异常,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反复发生骨折。
三、临床表现
1.疼痛:骨折部位会出现明显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在活动或触碰时疼痛加剧。
2.肿胀:骨折周围组织会出现肿胀,这是由于骨折导致局部出血、组织液渗出引起的。
3.畸形:骨折断端移位可能导致肢体出现畸形,如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等。
4.功能障碍:受伤肢体的活动功能受限,患者无法正常行走、持物等。
四、诊断方法
1.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发现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同时还能观察到骨骼的病变情况,如骨质破坏、骨质疏松等。
2.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或X线显示不清晰的病变,CT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有助于准确判断骨折的情况和骨病变的范围。
3.MRI检查:对软组织和骨髓的病变显示较为敏感,能够帮助明确骨折的病因,如是否存在肿瘤、骨髓炎等病变。
4.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感染、骨质疏松、肿瘤等全身性疾病。
五、治疗原则
1.治疗基础疾病:针对引起病理性骨折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手术切除骨肿瘤、治疗骨髓炎、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等。
2.骨折的处理: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稳定性骨折,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牵引等;对于不稳定性骨折或骨折合并重要血管、神经损伤的患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
3.康复治疗:在骨折愈合期间,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康复训练应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逐渐增加强度和难度。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由于多伴有骨质疏松症,发生病理性骨折的风险较高。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预防摔倒,保持室内地面干燥、无障碍物,穿合适的鞋子。饮食上应多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类等。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2.儿童:儿童的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一些先天性骨发育障碍疾病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如发现孩子肢体活动异常、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对于患有先天性骨疾病的儿童,治疗时应充分考虑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
3.女性: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当运动、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雌激素或进行其他抗骨质疏松治疗。
4.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骨肿瘤、骨髓炎等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复查,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护受伤部位,避免剧烈运动和再次受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