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肿瘤是怎么引起的
卵巢肿瘤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遗传上约5%10%的卵巢癌与遗传相关,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及有相关家族病史人群易感性高,有家族史女性3035岁起应定期筛查;内分泌方面,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促性腺激素水平改变会增加发病风险;生活方式上,长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吸烟、肥胖会提升发病几率;环境因素中,长期接触石棉等化学物质和接受辐射会增加风险;生育因素里,未生育、初潮早绝经晚的女性患病风险相对较高。特殊人群如家族遗传史女性可基因检测、孕妇孕期发现肿瘤要密切观察、绝经后女性有异常症状要及时就医、青春期女性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诊。
一、遗传因素
遗传在卵巢肿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约5%10%的卵巢癌与遗传因素相关,携带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显著增加。BRCA1基因突变携带者一生患卵巢癌的风险可高达39%46%,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的风险为11%17%。有卵巢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家族病史的人群,遗传易感性较高。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女性,从3035岁起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等筛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二、内分泌因素
1.雌激素: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会刺激卵巢上皮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增加卵巢肿瘤发生的风险。长期使用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或某些药物,以及患有产生雌激素的疾病如颗粒细胞瘤等,都会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绝经后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激素失衡,雌激素相对增多,患卵巢肿瘤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2.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水平的改变也与卵巢肿瘤的发生有关。持续的促性腺激素刺激会促使卵巢上皮细胞不断增生和修复,增加了细胞发生癌变的可能性。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伴有促性腺激素水平异常,其患卵巢肿瘤的风险较正常人群有所升高。
三、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长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习惯可能增加卵巢肿瘤的发病风险。高脂肪饮食会影响激素的代谢,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而低纤维饮食不利于肠道蠕动,使有害物质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增加了其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建议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
2.吸烟:香烟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长期吸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增加卵巢肿瘤的发生风险。吸烟者患卵巢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1.52倍。戒烟对于降低卵巢肿瘤的发病风险至关重要。
3.肥胖:肥胖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紊乱,雌激素水平升高,同时肥胖还与慢性炎症状态相关,这些因素都可能促进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建议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来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的正常范围内。
四、环境因素
1.化学物质: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石棉、滑石粉等,可能会增加卵巢肿瘤的发病风险。这些物质可能通过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人体,对卵巢组织产生不良影响。从事相关职业的人群,如石棉工人等,应加强职业防护,定期进行体检。
2.辐射:长期接受辐射,如盆腔放疗等,可能会损伤卵巢组织,导致细胞基因突变,从而增加卵巢肿瘤的发生风险。在进行医疗检查或治疗时,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五、生育因素
1.未生育:未生育女性患卵巢肿瘤的风险相对较高。这可能与未生育女性排卵次数较多有关,每次排卵都会对卵巢上皮造成一定的损伤,在修复过程中可能发生细胞突变。而怀孕和哺乳期间,卵巢会暂停排卵,对卵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初潮早、绝经晚:初潮年龄小于12岁、绝经年龄大于55岁的女性,卵巢排卵时间较长,接触促性腺激素和雌激素的时间也相应增加,患卵巢肿瘤的风险会有所升高。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女性,除了定期筛查外,还可以考虑进行基因检测,以便更精准地评估患癌风险。如果检测出携带高危基因突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预防性手术等措施。孕妇在孕期如果发现卵巢肿瘤,应密切观察肿瘤的大小、性质及有无症状变化,避免过度紧张,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绝经后女性如果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腹胀、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卵巢肿瘤的可能。青春期女性若出现月经紊乱、腹部肿块等异常情况,也需及时就诊,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