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怎么查出来
慢性盆腔炎的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腹腔镜检查等多方面。病史采集关注症状表现、既往病史、卫生及性生活情况等;体格检查涵盖全身检查和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阴道分泌物检查、血培养等;影像学检查常用B超,复杂情况用CT或MRI,有生育要求者炎症控制后可做子宫输卵管造影;腹腔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但属有创检查,一般非首选。此外,针对年轻女性、育龄期女性和绝经后女性等特殊人群给出了检查的温馨提示。
一、病史采集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如是否有下腹部疼痛,疼痛的性质(如隐痛、胀痛、坠痛等)、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发热、乏力、白带异常(量、色、质、气味的改变)、月经紊乱(月经量、周期的变化)等。同时,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盆腔炎病史、性传播疾病史、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刮宫、输卵管通液等)、经期卫生情况以及性生活情况等。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还需关注是否有其他慢性疾病史,这些都可能影响盆腔炎的发生和发展。
二、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查看是否有发热、贫血等全身性表现。
2.妇科检查:
外阴检查:观察外阴有无红肿、溃疡、皮疹等异常。
阴道检查:查看阴道黏膜情况,有无充血、溃疡,阴道分泌物的量、颜色、质地、气味等。
宫颈检查:观察宫颈外观,有无糜烂、息肉、举痛等。若有宫颈举痛,是盆腔炎的重要体征之一。
子宫及附件检查: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子宫的大小、位置、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检查双侧附件区有无增厚、包块、压痛等。对于年轻未育女性,检查时动作需轻柔,避免损伤处女膜。绝经后女性,由于生殖器官萎缩,检查可能相对困难,但仍需仔细评估。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通过检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指标,判断是否有炎症反应。一般来说,盆腔炎患者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升高,但在慢性期可能升高不明显。
2.血沉:血沉增快提示体内可能存在炎症活动。
3.C反应蛋白:是一种炎症标志物,其水平升高常见于炎症状态。
4.阴道分泌物检查:包括白带常规检查,可检测是否有滴虫、霉菌、细菌等病原体感染;还可进行阴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明确病原体种类,并指导后续的抗生素治疗。
5.血培养:对于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明显的患者,血培养有助于发现是否存在菌血症,确定病原体,以便选择更有效的抗生素。
四、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观察子宫、附件的形态、大小、结构,判断是否有盆腔积液、附件区包块等。对于怀疑有盆腔粘连的患者,还可观察到盆腔内器官的位置关系是否异常。经阴道B超检查对于已婚女性更清晰准确;对于未婚女性,可选择经腹部B超检查。
2.CT或MRI检查:当B超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怀疑有盆腔肿物等复杂情况时,可选择CT或MRI检查。它们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盆腔内的组织结构,有助于发现较小的病变和判断病变的性质。
3.子宫输卵管造影: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该检查可了解输卵管的通畅情况,判断是否因盆腔炎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等。但该检查一般在炎症控制后进行,以免引起炎症扩散。
五、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是诊断慢性盆腔炎的金标准。它可以直接观察盆腔内的情况,如输卵管、卵巢、子宫的形态,有无粘连、积液、包块等病变,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但腹腔镜检查属于有创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通常在其他检查方法不能明确诊断或怀疑有盆腔肿物需要鉴别诊断时采用。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年轻女性:青春期女性若出现疑似慢性盆腔炎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在进行妇科检查时,要提前告知医生患者未婚,尽量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避免损伤处女膜。同时,要关注青春期女性的心理状态,减轻其对检查和疾病的恐惧。
2.育龄期女性:对于有生育要求的育龄期女性,在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检查方法对生育的影响。如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等检查需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并做好术后的护理和预防感染工作。
3.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生殖器官萎缩,症状可能不典型。在检查时可能需要更仔细,同时要关注是否合并其他老年疾病,综合评估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