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肥大怎么回事
子宫肥大症指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增厚伴子宫出血的疾病。病因包括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卵巢功能障碍、子宫血管病变、多产妇慢性子宫复旧不全及盆腔瘀血、全身性疾病等。症状有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白带增多、腰骶部及会阴部坠胀疼痛。诊断依靠妇科检查、B超、诊断性刮宫。治疗分药物、手术、物理治疗,药物适用于症状轻等患者,手术用于药物无效等情况,物理治疗针对伴宫颈病变者。未生育女性选治疗方法需谨慎,孕期一般不处理,绝经后女性发现要警惕恶性病变。
一、子宫肥大的定义
子宫肥大症,是指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厚度超过2.5cm以上,伴有不等程度子宫出血的一种疾病。
二、子宫肥大的病因
1.慢性炎症长期刺激
长期的慢性炎症,如慢性盆腔炎,会使子宫肌层内的弹力纤维组织在平滑肌间及血管周围增生,致使子宫肥大。这在性生活频繁、不注意卫生,以及有多次流产、分娩经历的女性中较为常见,因为这些情况增加了细菌感染引发慢性炎症的几率。
2.卵巢功能障碍
雌激素持续刺激,可使子宫肌层肥厚。常见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尤其病程较长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子宫肥大。
3.子宫血管病变
原发性子宫血管病变等可导致子宫肥大。当子宫血管发生病变时,子宫的血液供应和营养输送出现异常,影响子宫肌层的正常代谢,进而导致子宫肌层增厚肥大。
4.多产妇慢性子宫复旧不全
多产妇的子宫肌层内弹力纤维组织在平滑肌间及血管周围增生,致使子宫肥大。分娩次数越多,子宫复旧不全的可能性越大,子宫肥大的风险也就越高。
5.其他因素
盆腔瘀血,可引起子宫结缔组织增生,从而导致子宫肥大;另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能影响子宫的正常生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子宫肥大的发生有关。
三、子宫肥大的症状
1.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
这是子宫肥大较为常见的症状,月经量可比正常情况增多12倍,同时经期可延长至710天。长期经量过多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症状,如头晕、乏力等。
2.白带增多
患有子宫肥大时,白带可呈脓性,伴有异味,若伴有宫颈糜烂,还可能出现血性白带。
3.腰骶部疼痛及会阴部坠胀感
常在月经期、排便或性交时加重,尤其在劳累后症状更加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四、子宫肥大的诊断
1.妇科检查
通过妇科检查,医生可直接观察子宫的大小、形态、质地等。子宫肥大会表现为子宫均匀增大,一般为正常子宫的23倍,表面光滑,质地较硬。
2.B超检查
这是诊断子宫肥大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B超可清晰显示子宫的形态、大小、肌层厚度等,能够准确判断子宫是否肥大,以及排除其他子宫病变,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
3.诊断性刮宫
对于伴有月经过多等症状的患者,诊断性刮宫有助于排除子宫内膜病变,明确子宫肥大是否合并其他子宫内膜疾病。
五、子宫肥大的治疗
1.药物治疗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可使子宫缩小,改善症状。但药物治疗通常适用于近绝经期或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
2.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如长期经量过多导致严重贫血,或子宫增大明显,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为子宫切除术,但手术会对患者的生育功能造成不可逆的影响,需谨慎选择。
3.物理治疗
包括激光、冷冻、电熨等方法,主要适用于伴有宫颈糜烂等宫颈病变的子宫肥大患者,可改善局部症状。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未生育女性
未生育女性若发现子宫肥大,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特别谨慎。药物治疗可能是优先考虑的方式,避免因手术切除子宫而丧失生育功能。同时,要积极治疗引起子宫肥大的原发疾病,如慢性炎症等,定期复查,密切关注子宫情况,为日后生育创造良好条件。
2.孕期女性
孕期发现子宫肥大,一般不进行特殊处理,以免影响胎儿。但要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如出现阴道流血、腹痛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加强孕期检查,监测子宫及胎儿的发育情况。
3.绝经后女性
绝经后女性若发现子宫肥大,需警惕子宫恶性病变的可能。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应进一步进行详细检查,如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等,以排除子宫内膜癌等疾病。若确诊为单纯性子宫肥大,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观察或相应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