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手腕腱鞘囊肿
手腕腱鞘囊肿是发生于手腕关节腱鞘内的良性囊性肿物,由关节囊等结缔组织退变所致。病因包括慢性损伤(中青年人、女性相对高发)、外伤、遗传因素。症状有手腕出现肿物、疼痛、功能受限。诊断依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超声、MRI)。治疗分非手术(挤压破裂、穿刺抽液,复发率高,不同年龄段操作有不同注意事项)和手术(适用于反复发作者,有创伤,特殊人群手术需评估)。特殊人群如儿童优先非手术,老年人治疗要评估身体状况,孕妇治疗受限,非手术较安全,严重时需多科评估手术。
一、定义
手腕腱鞘囊肿是发生于手腕关节腱鞘内的囊性肿物,是由于关节囊、韧带、腱鞘中的结缔组织退变所致的病症。其本质是一种良性肿物,内含无色透明或橙色、淡黄色的浓稠黏液。
二、病因
1.慢性损伤:长期从事需要手腕频繁活动的职业,如打字员、乐器演奏者等,手腕关节反复摩擦、劳损,可使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发生退变,进而形成囊肿。年龄方面,中青年人由于工作和生活中手腕活动较多,相对更容易因慢性损伤患病。性别上,女性从事一些精细手工工作的比例相对较高,患病几率可能略高于男性。
2.外伤:手腕受到急性外伤,如扭伤、挫伤等,损伤了关节囊、韧带或腱鞘,在恢复过程中可能形成腱鞘囊肿。任何年龄段和性别的人在手腕遭受外伤后都有发病可能。
3.遗传因素: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遗传因素可能影响结缔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增加了腱鞘囊肿的发病风险,不受年龄和性别的明显限制。
三、症状
1.肿物:手腕背侧或掌侧出现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肿物,一般直径在0.52.5厘米之间。肿物表面光滑,质地软硬不一,多数较硬,少数柔软且有弹性,与皮肤无粘连,可推动。
2.疼痛:多数患者仅有轻微压痛,部分患者在手腕活动时会感到疼痛或酸胀不适,尤其是在用力握持或伸展手腕时,疼痛可能会加重。疼痛程度和患者的生活方式有关,如经常进行手腕用力活动的人,疼痛可能更明显。
3.功能受限:当囊肿较大时,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或肌腱,导致手腕的活动受限,出现手指麻木、无力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对于需要精细手部动作的职业人群影响较大。
四、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视诊观察手腕部肿物的位置、大小、形态等,触诊感受肿物的质地、活动度以及有无压痛等,初步判断是否为腱鞘囊肿。
2.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囊肿的大小、位置、边界以及内部的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对于一些诊断不明确的病例,还可能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更全面地了解囊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五、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挤压破裂:医生通过手法将囊肿挤破,使囊液自行吸收。此方法简单易行,但复发率较高。适合初次发病、囊肿较小且症状较轻的患者。年龄方面,成年人操作相对配合度高,但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其组织较为脆弱,挤压时需更加谨慎。
(2)穿刺抽液:用注射器将囊肿内的液体抽出,然后注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减少囊液的分泌。该方法可缓解症状,但也有一定的复发几率。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感染。儿童在穿刺时可能需要适当的镇静和安抚,老年人若有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需提前评估。
2.手术治疗
对于反复发作、囊肿较大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囊肿。手术能完整切除囊肿,降低复发率。但手术有一定的创伤,术后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年龄较大且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在术前进行全面评估和准备。女性患者手术时间应避开月经期。
六、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手腕腱鞘囊肿相对较少见。若发现儿童手腕有肿物,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方法的选择要更加谨慎,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家长要注意避免孩子手腕过度活动,做好日常护理。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手腕腱鞘囊肿时,要充分评估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术后恢复过程中,要加强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同时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孕妇:孕妇由于处于特殊生理时期,治疗受到一定限制。非手术治疗相对较为安全,如采用适当的手腕固定和休息。应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和手术治疗,若病情严重需手术,需与妇产科医生共同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