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阴道前壁膨出
阴道前壁膨出是因阴道前壁支持结构损伤或松弛致膀胱和尿道向阴道内膨出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因主要有妊娠和分娩、年龄增长、长期腹压增加、先天发育异常;症状依程度不同有轻度阴道坠胀感、阴道内肿物脱出、排尿困难等;诊断依靠妇科检查、尿动力学检查、超声检查;治疗分非手术(盆底肌肉锻炼、子宫托)和手术(阴道前壁修补术、盆底重建手术);特殊人群如孕妇和产妇、老年女性、有慢性疾病的女性需分别注意控制体重、促进恢复,保持大便通畅、适当补充雌激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等事项。
一、阴道前壁膨出的定义
阴道前壁膨出是指阴道前壁支持结构损伤或松弛,导致膀胱和尿道向阴道内膨出的一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正常情况下,盆底的肌肉、筋膜和韧带等结构共同维持着阴道和膀胱等脏器的正常位置和功能。当这些支持结构受到损伤或变薄弱时,就会引起阴道前壁向下膨出。
二、阴道前壁膨出的病因
1.妊娠和分娩:这是导致阴道前壁膨出的主要原因。在妊娠期间,增大的子宫对盆底组织产生持续的压力,使盆底肌肉和筋膜受到牵拉和损伤。分娩过程中,尤其是难产、产程过长、胎儿过大等情况,会进一步加重盆底组织的损伤,破坏其支持结构。
2.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组织逐渐萎缩、变薄,弹性降低,支持功能减弱,容易发生阴道前壁膨出。
3.长期腹压增加:长期慢性咳嗽、便秘、重体力劳动等,会使腹压持续升高,对盆底组织造成慢性损伤,增加阴道前壁膨出的发生风险。
4.先天发育异常:部分女性由于先天性盆底组织发育不良,其支持结构本身就较为薄弱,更容易出现阴道前壁膨出。
三、阴道前壁膨出的症状
1.轻度膨出: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的阴道坠胀感,尤其在久站、劳累或增加腹压时症状可能稍明显,休息后可缓解。
2.中度膨出:患者可能感觉阴道内有肿物脱出,在行走、咳嗽、用力等情况下更为明显,有时肿物可自行还纳。还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症状,这是由于膨出的膀胱影响了正常的排尿功能。
3.重度膨出:阴道内肿物脱出明显,不能自行还纳,需用手还纳。常伴有排尿困难、尿潴留等严重泌尿系统问题,还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即在咳嗽、大笑、用力等增加腹压的情况下,尿液不自主流出。
四、阴道前壁膨出的诊断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直接观察和触摸阴道前壁,评估膨出的程度和范围。通常会让患者在增加腹压(如用力屏气)的情况下进行检查,以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2.尿动力学检查:对于伴有泌尿系统症状的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可以评估膀胱和尿道的功能,帮助明确是否存在排尿功能障碍以及其严重程度。
3.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盆底组织结构,了解膀胱、尿道等脏器的位置和形态,有助于诊断阴道前壁膨出及评估其严重程度。
五、阴道前壁膨出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盆底肌肉锻炼:也称为凯格尔运动,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改善阴道前壁膨出的症状。患者可每天进行数次,每次收缩肌肉持续3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
子宫托:子宫托是一种放置在阴道内的器具,通过支撑阴道前壁,减轻膨出的程度,缓解症状。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手术的患者。但使用子宫托需要定期取出清洗,以防止感染。
2.手术治疗
阴道前壁修补术:适用于重度阴道前壁膨出或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手术通过修复阴道前壁的支持结构,将膨出的膀胱和尿道复位并加强盆底组织的支撑力。
盆底重建手术:对于一些复杂的阴道前壁膨出病例,可能需要采用盆底重建手术,使用网片等材料来加强盆底的支持结构,提高手术效果。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孕妇和产妇:在孕期应注意控制体重,避免胎儿过大增加盆底压力。产后应尽早开始进行盆底肌肉锻炼,促进盆底组织的恢复。如果产后出现阴道坠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2.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组织萎缩,更容易发生阴道前壁膨出。老年女性应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因素。同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以改善盆底组织的营养状况。
3.有慢性疾病的女性:如患有慢性咳嗽、便秘等疾病的女性,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减少腹压增加对盆底组织的损伤。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阴道前壁膨出的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