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性腰椎骨折治疗的方法
压缩性腰椎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同时不同特殊人群治疗有不同注意事项。保守治疗有卧床休息(一般68周,睡硬板床,注意防并发症)、药物治疗(用非甾体抗炎药、促骨折愈合药等,依年龄病史谨慎用药)、支具固定(佩戴36个月,定制确保合适,注意皮肤情况);手术治疗有椎体成形术(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禁用于有手术禁忌证者,防骨水泥渗漏)、后凸成形术(恢复椎体高度和生理曲度更好,但费用高,注意事项同椎体成形术)、开放手术(用于骨折严重等情况,创伤大恢复长,术前评估风险,术后密切观察);特殊人群中,老年人选治疗方法要综合考虑身体和基础疾病,保守加强护理,手术严格评估风险;儿童治疗谨慎,以保守为主,密切观察骨折和生长发育;孕妇治疗考虑胎儿安全,避免用影响胎儿的药和检查,以保守为主并加强营养支持。
一、保守治疗
1.卧床休息:对于症状较轻、骨折压缩程度较小且无神经损伤的患者,卧床休息是基础治疗方法。一般需卧床68周,期间应睡硬板床,可减轻椎体压力,利于骨折愈合。年龄较大、身体机能较差的患者,卧床时间可能需适当延长,但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卧床期间应定期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咳痰,进行下肢的主动和被动活动。
2.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可缓解疼痛症状。同时可使用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如骨肽等。对于存在骨质疏松的患者,还需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必要时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阿仑膦酸钠、鲑降钙素等。使用药物时需注意年龄和病史因素,如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较差,用药时需谨慎评估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疾病史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加重胃肠道不适,可选用对胃肠道刺激较小的药物或加用胃黏膜保护剂。
3.支具固定:卧床一段时间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佩戴支具下床活动。支具能提供外部支撑,减轻椎体压力,帮助患者早期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支具需根据患者身体定制,确保合适的支撑力度和舒适度。一般需佩戴36个月,直至骨折基本愈合。在佩戴支具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皮肤情况,避免皮肤受压破损。
二、手术治疗
1.椎体成形术:适用于疼痛明显、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腰椎骨折患者。该手术是在影像引导下,通过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迅速缓解疼痛症状,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但对于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不适用。手术过程中需严格掌握骨水泥的注入量和注入时机,避免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
2.后凸成形术:与椎体成形术类似,但该手术先在椎体内置入球囊,扩张球囊恢复椎体高度,再注入骨水泥。相比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能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和脊柱的生理曲度,减少脊柱畸形的发生。然而,手术费用相对较高。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与椎体成形术相似,同样需注意预防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
3.开放手术:对于骨折压缩严重、伴有神经损伤或脊柱不稳定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开放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等。开放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但能有效解除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尤其是年龄较大、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风险评估。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情况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基础疾病情况。保守治疗时要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治疗时需严格评估手术风险,做好围手术期的管理,控制基础疾病,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2.儿童: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压缩性腰椎骨折相对少见。治疗方法的选择需更加谨慎,尽量避免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如卧床休息、支具固定等。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脊柱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复查X线或CT等检查。
3.孕妇:孕妇发生压缩性腰椎骨折后,治疗需考虑胎儿的安全。应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和检查方法,如X线、CT等检查可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谨慎使用。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尽量减少对胎儿的影响。同时,需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