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粉刺是怎么回事
黑头粉刺是痤疮常见表现,为毛囊皮脂腺口堵塞的角质栓,因氧化呈黑色。形成原因包括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口角化异常、微生物作用及遗传、化妆品使用不当等因素。好发于面部T区及胸背部。诊断依据典型临床特征及与白头粉刺、粟丘疹鉴别。治疗有日常护理(清洁皮肤、控油保湿)、药物治疗(维A酸类、抗氧化剂)、物理治疗(粉刺挤压器、化学剥脱术)。预防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正确护肤。青少年、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皮肤敏感人群等特殊人群各有注意事项。
一、黑头粉刺的定义
黑头粉刺又称开放性粉刺,是痤疮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为堵塞在毛囊皮脂腺口的角质栓,其表面因氧化而呈现黑色。
二、黑头粉刺的形成原因
1.皮脂腺分泌旺盛:青春期雄激素水平升高,刺激皮脂腺增大,分泌过多皮脂。油性皮肤人群皮脂腺分泌功能相对更强,更易产生黑头粉刺。长期精神压力大、熬夜、高糖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促使皮脂腺分泌皮脂增加。
2.毛囊口角化异常:毛囊口上皮细胞角化过度,导致毛囊口变小、堵塞,皮脂无法正常排出,积聚在毛囊内形成粉刺。
3.微生物作用: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在毛囊内大量繁殖,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及周围组织,加重炎症反应,促使黑头粉刺形成。
4.其他因素:遗传因素可影响皮脂腺分泌、毛囊口角化等过程,使个体更易出现黑头粉刺。化妆品使用不当,如使用油性、粉质厚重的产品,可能堵塞毛孔,诱发黑头粉刺。
三、黑头粉刺的好发部位
1.面部:额头、鼻子、下巴等T区皮脂腺分布密集,是黑头粉刺最常见的部位。其中,鼻部尤其是鼻尖和鼻翼两侧更为多见。
2.胸背部:这些部位皮脂腺也较为丰富,油脂分泌较多,在皮脂分泌过多、毛囊堵塞等情况下,也容易出现黑头粉刺。
四、黑头粉刺的诊断
1.临床特征:典型的黑头粉刺表现为明显扩大的毛孔中的黑点,挤出后可见顶端发黑、呈圆锥状的角质栓。
2.鉴别诊断:需与白头粉刺相鉴别,白头粉刺为闭合性粉刺,表面无开口,呈白色丘疹状;还需与粟丘疹相鉴别,粟丘疹为黄白色、坚实的小丘疹,表面光滑,直径12mm,一般无自觉症状。
五、黑头粉刺的治疗
1.日常护理
清洁皮肤:选择温和、合适的洁面产品,早晚洗脸,去除皮肤表面多余油脂、灰尘和微生物,但要避免过度清洁损伤皮肤屏障。例如,油性皮肤可选择清洁力稍强的非皂性洁面产品。
控油保湿:使用控油产品减少皮肤表面油脂,同时注重保湿,维持皮肤水油平衡。可选用含有水杨酸、烟酰胺等成分的护肤品,有一定控油、疏通毛孔作用。
2.药物治疗
维A酸类:外用维A酸类药物如维甲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等,可改善毛囊口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预防新的粉刺形成。
抗氧化剂:如2.5%、5%和10%不同浓度的过氧苯甲酰洗剂、乳剂或凝胶,可缓慢释放新生态氧和苯甲酸,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抗炎的作用。
3.物理治疗
粉刺挤压器:专业医护人员使用粉刺挤压器,在严格消毒的情况下,将黑头粉刺挤出。但自行挤压易引发感染、炎症加重和留下疤痕等问题,不建议自行操作。
化学剥脱术:使用果酸、水杨酸等进行化学剥脱,可改善皮肤外观,减轻毛囊堵塞,适用于轻度至中度黑头粉刺。
六、黑头粉刺的预防
1.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减少高糖、高脂、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同时,学会调节情绪,减轻精神压力。
2.正确护肤:根据自身肤质选择合适的护肤品,避免使用过于油腻、粉质厚重的化妆品。化妆后要彻底卸妆,防止化妆品残留堵塞毛孔。定期去角质,帮助去除老化角质细胞,保持毛孔通畅,但去角质不宜过于频繁。
七、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青少年: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皮脂腺分泌旺盛,更易出现黑头粉刺。家长应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护肤习惯,避免孩子因好奇自行挤压粉刺。在选择药物治疗时,需严格遵循医嘱,因为部分药物可能有一定副作用,如维A酸类药物可能引起皮肤刺激症状。
2.孕妇及哺乳期女性:应避免使用维A酸类药物,因其可能对胎儿产生致畸作用。治疗以温和的清洁和护理为主,可选择成分简单、安全的护肤品。如需进行治疗,务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方法。
3.皮肤敏感人群:在选择洁面产品、护肤品及治疗方法时要格外谨慎。应先在小面积皮肤进行试用,观察有无过敏或不适反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产品或治疗手段,如高浓度的化学剥脱剂。可选择具有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护肤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