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手指腱鞘炎怎么办
哺乳期手指腱鞘炎较为常见,主要原因有劳损(频繁手部活动致肌腱与腱鞘摩擦)、激素水平变化(影响腱鞘滑膜代谢)、受凉(致血液循环不畅)。症状表现为疼痛(活动时加剧)、肿胀(腱鞘处隆起、有结节)、活动受限(屈伸困难、有卡顿及弹响)。治疗方式包括一般治疗(休息、热敷)、物理治疗(按摩、针灸)、药物治疗(需谨慎选药)、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时考虑)。预防措施有合理安排手部活动、注意保暖、保持正确姿势。特殊提醒哺乳期女性用药要谨慎并关注婴儿反应,根据症状轻重选择治疗时机,做好心理调节。
一、哺乳期手指腱鞘炎的原因
手指腱鞘炎在哺乳期女性中较为常见,主要原因如下。
1.劳损:哺乳期女性频繁用手抱孩子、喂奶时托举乳房、给孩子换尿布等,手指关节反复屈伸,肌腱在腱鞘内频繁摩擦,易引发腱鞘炎。长期重复手部单一动作,使局部产生慢性损伤,导致腱鞘充血、水肿、增厚,进而引起腱鞘狭窄,限制肌腱滑动。
2.激素水平变化:哺乳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与孕前不同,雌激素、孕激素等水平波动,可能影响腱鞘内滑膜代谢,使腱鞘出现无菌性炎症。
3.受凉:产后女性身体相对虚弱,若手指关节保暖不当,受到寒冷刺激,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血管收缩,影响腱鞘和肌腱的营养供应,促使腱鞘炎发生。
二、哺乳期手指腱鞘炎的症状
1.疼痛:手指掌侧或关节部位出现疼痛,多为酸痛、胀痛或刺痛,活动时疼痛加剧,严重时会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如握拳、伸指动作,疼痛可能从手指放射至手腕。
2.肿胀:腱鞘处可能出现肿胀,外观可见局部隆起,有时可摸到结节,按压有明显痛感。肿胀会使手指活动受限,握拳不灵活。
3.活动受限:手指屈伸困难,有卡顿感,像被“锁住”一样,需用力才能伸直或弯曲,严重时手指无法正常活动。部分患者在屈伸手指时,能听到或感觉到“咔咔”的弹响,即弹响指。
三、哺乳期手指腱鞘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减少手部活动,避免手指过度劳累。尤其要避免重复性手部动作,如长时间抱孩子、频繁用手做精细动作等。可使用辅助工具,如哺乳枕支撑孩子,减少手部托举负担。
热敷:用温水浸湿的毛巾或热水袋敷于患处,温度以能耐受为宜,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
2.物理治疗
按摩:由专业康复治疗师进行,沿手指肌腱方向轻柔按摩,可缓解腱鞘紧张,减轻疼痛。按摩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加重损伤。
针灸:选取合适穴位,如阿是穴、合谷穴、劳宫穴等,通过针刺调节局部气血运行,改善症状。需由专业针灸医生操作,确保安全有效。
3.药物治疗:哺乳期用药需谨慎,尽量选择对哺乳影响小的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虽能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部分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用药前需咨询医生。若疼痛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药物。
4.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影响生活时,可考虑手术。如腱鞘切开减压术,解除腱鞘对肌腱的压迫,恢复手指正常活动。但手术有一定风险,且术后需一段时间恢复,哺乳期女性需权衡利弊,在医生充分评估后决定。
四、哺乳期手指腱鞘炎的预防
1.合理安排手部活动:避免长时间连续用手,工作或照顾孩子一段时间后,适当休息,活动手指和手腕,如握拳、伸展、旋转手腕等动作,缓解手部肌肉紧张。
2.注意手部保暖:哺乳期女性要注意手部保暖,避免直接接触冷水,可佩戴手套。尤其在寒冷季节或潮湿环境中,更要做好保暖措施。
3.正确姿势:抱孩子时,使用正确姿势,如用手臂和肩部力量支撑孩子,避免单纯用手指用力。喂奶时,选择舒适体位,可借助哺乳枕等辅助工具,减轻手部负担。
五、特殊人群(哺乳期女性)温馨提示
1.用药谨慎:因药物可能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影响婴儿健康。所以用药前务必咨询医生,告知医生自己处于哺乳期,由医生评估药物安全性。即使非处方药物,也不能随意使用。
2.关注婴儿反应:用药期间密切观察婴儿有无异常反应,如哭闹、腹泻、皮疹等。若出现异常,及时停药并就医。
3.治疗时机:若症状较轻,优先选择一般治疗和物理治疗,既能缓解症状,又可减少对哺乳影响。若需手术,可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合适时间,如断奶后进行,降低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对哺乳的影响。
4.心理调节:腱鞘炎带来的疼痛和活动受限可能导致哺乳期女性焦虑、烦躁,不良情绪可能影响乳汁分泌和自身恢复。要保持良好心态,可通过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