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会引起哪些症状
肩周炎主要有以下症状及不同人群注意事项:症状方面,肩部疼痛多逐渐出现,由间歇性转为持续性,夜间加重,可向颈部、上臂放射,肩部活动、姿势不当或受寒会诱发加重;肩关节主动与被动活动均受限,影响日常生活;肩部怕冷,对寒冷刺激敏感;肩部特定部位如肩峰下等有压痛,程度与病情相关;病情进展数月后肩部周围如三角肌等肌肉会萎缩。不同人群注意事项上,老年人恢复慢且骨质疏松,锻炼要适度并告知病史;女性生理周期、孕期及更年期激素变化影响病情,孕期避免久持同一姿势,更年期注意补钙和维D;体力劳动者患肩周炎应减少肩部负重,工作间隙适当放松;有肩部外伤史者要注意保护肩部,不适及时就医。
一、肩部疼痛
1.疼痛特点:肩周炎引起的肩部疼痛通常逐渐出现,起初可能为间歇性,随着病情进展,疼痛会加剧且转为持续性。疼痛多在肩部周围,可向颈部、上臂放射。多数患者在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这可能与夜间注意力相对集中以及肩部活动减少,血液循环减缓有关。例如,一项针对200例肩周炎患者的研究发现,约70%的患者表示夜间疼痛明显影响睡眠质量。
2.诱发因素:肩部活动、姿势不当或受寒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疼痛。如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伏案工作,突然进行大幅度肩部运动,或者肩部直接暴露在寒冷环境中,都可能使疼痛加剧。这是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肩部肌肉、关节囊等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导致炎症介质堆积,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疼痛。
二、肩关节活动受限
1.主动活动受限:患者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及内旋等各个方向的主动活动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例如,前屈可能无法达到正常的180°,外展可能只能到90°左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如无法自行穿衣、梳头、洗脸等。这是由于肩周炎导致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粘连,限制了关节的正常滑动和转动。
2.被动活动受限:在他人辅助进行肩关节被动活动时,同样会遇到阻力,且活动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会感到疼痛。这表明不仅患者自身控制的活动受限,外部施加力量时也会因关节结构的改变和炎症反应而受到限制。
三、肩部怕冷
1.症状表现:患者肩部对寒冷刺激极为敏感,即使在正常温度环境下,也会感觉肩部发凉,需要额外添加衣物保暖。部分患者甚至在夏天也不敢将肩部暴露在外。
2.原因:肩周炎会引发肩部周围血液循环障碍,使得局部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新陈代谢减缓,产热减少,从而导致肩部对寒冷更为敏感。
四、肩部压痛
1.压痛部位:在肩部的一些特定部位,如肩峰下、喙突、肱骨大结节等,按压时会出现明显疼痛。这些部位是肩部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附着点,肩周炎发生时,炎症累及这些部位,引起压痛。
2.压痛程度:压痛程度因人而异,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较轻时,压痛可能相对较轻;病情严重时,轻微按压即可引发剧烈疼痛。
五、肌肉萎缩
1.出现时间:随着肩周炎病情的进展,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肩部周围的肌肉会逐渐出现萎缩,一般在发病数月后较为明显。
2.相关肌肉:主要涉及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等。肌肉萎缩的原因是由于肩关节活动受限,肌肉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收缩和舒张刺激,导致肌肉纤维变细,肌肉力量减弱。例如,有研究观察到肩周炎患者发病3个月后,三角肌的横截面积平均减少了约15%。
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肩周炎发生后恢复相对较慢。由于骨质相对疏松,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要特别注意强度适中,避免因过度用力导致骨折等损伤。同时,由于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肩周炎时要告知医生自身病史,以便医生综合考虑治疗方案,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2.女性:女性在生理周期、孕期及更年期时,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可能影响肩周炎的病情。例如,孕期女性由于身体重心改变,肩部负担加重,可能使肩周炎症状加剧。此时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适当进行轻柔的肩部放松活动。更年期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流失加快,更易发生肩周炎,要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增强骨质。
3.体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日常肩部活动频繁且强度较大,患肩周炎后应适当减少肩部负重工作,避免病情加重。工作间隙要注意休息,进行简单的肩部伸展运动,缓解肌肉疲劳。
4.有肩部外伤史者:既往肩部有外伤史的人群,受伤部位的组织愈合后可能形成瘢痕组织,影响肩部正常的生物力学结构,增加肩周炎发病风险。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肩部,避免再次受伤,一旦出现肩部不适,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