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需要检查哪些项目
胃痛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同时针对特殊人群有相应的检查提示。实验室检查涵盖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和幽门螺杆菌检测,可判断感染、贫血、脏器功能及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等情况;影像学检查有超声、X线钡餐和CT检查,能观察腹部脏器形态、发现病变及判断肿瘤分期等;内镜检查包含胃镜和胶囊内镜,可观察消化道黏膜、取组织病理检查,但前者有侵入性,后者不能活检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尽量选无创或微创方法;孕妇避免有辐射检查;老年人综合评估选影响小的检查;有其他基础疾病人群检查前告知病史和用药,检查前后监测病情。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通过检测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类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例如,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提示存在炎症感染,而长期胃痛伴有贫血可能与胃部慢性失血有关,对于年龄较大、病史较长的患者,贫血情况可能更需要关注,因为这可能暗示胃部存在较为严重的病变。
2.血生化: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等项目。肝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药物代谢和消化功能;肾功能异常可能导致体内毒素蓄积影响胃肠道;血糖异常可能引发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导致胃痛;电解质紊乱也可能引起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导致疼痛。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酗酒、高脂饮食的患者,血生化检查尤为重要。
3.凝血功能:了解患者的凝血状态,对于后续可能进行的胃镜等有创检查有重要意义。如果凝血功能异常,在检查或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对于正在服用抗凝药物或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凝血功能检查必不可少。
4.幽门螺杆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胃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和血清学检测。尿素呼气试验无痛、无创,患者容易接受,适合各个年龄段。血清学检测主要检测血液中幽门螺杆菌抗体,不能区分是现症感染还是既往感染。对于有家族性胃癌病史、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应重点筛查幽门螺杆菌。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观察肝脏、胆囊、胰腺等腹部脏器的形态、大小及有无病变,排除这些脏器病变引起的放射性胃痛。对于肥胖患者,超声检查可能受到一定限制,但对于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超声是一种安全、无辐射的检查方法。
2.X线钡餐检查:患者口服硫酸钡后,通过X线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形态、轮廓、蠕动情况等。可发现溃疡、肿瘤等病变,但对于一些微小病变的诊断准确性不如胃镜。适合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患者,如老年人、心肺功能较差者。
3.CT检查:能清晰显示腹部脏器的结构,对于胃部肿瘤的诊断、分期以及判断有无周围组织和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价值。对于怀疑有胃部占位性病变的患者,CT检查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但CT检查有一定辐射,孕妇应避免进行该项检查。
三、内镜检查
1.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痛病因的重要方法,可直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情况,发现病变后还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的性质。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胃痛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黑便、消瘦等报警症状的患者,应尽快进行胃镜检查。但胃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检查,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适,对于心肺功能严重不全、精神疾病不能配合的患者不适合。
2.胶囊内镜:患者吞下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医生通过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胶囊内镜检查无痛、无创,但不能进行活检和治疗。适合不愿意接受胃镜检查或无法耐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但对于肠梗阻患者禁用。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检查时应尽量选择无创或微创的方法。如考虑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优先选择尿素呼气试验。在进行有创检查时,需要家长充分配合,做好安抚工作,避免孩子过度哭闹影响检查。
2.孕妇:孕妇在进行检查时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避免使用有辐射的检查方法,如CT检查。超声检查和胃镜检查在必要时可在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进行,确保检查过程安全。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身体耐受性较差。在选择检查项目时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情况,优先选择对身体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对于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老年人,可考虑X线钡餐检查。
4.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在进行检查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正在服用的药物,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检查方案,确保检查过程安全。同时,在检查前后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