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肌筋膜炎是什么症状
腰背肌筋膜炎的症状包括典型症状、伴随症状以及特殊人群症状特点。典型症状有疼痛,为弥漫性钝痛等,晨起明显,活动量或姿势改变会影响疼痛程度,疼痛部位多在腰背部等;肌肉紧张,有“板状”感觉和条索状硬结,限制活动;压痛,多在特定部位,不同生活方式和病史影响压痛点情况。伴随症状有活动受限,程度不一,不同人群受影响不同;皮肤感觉异常,与炎症刺激神经有关,女性、老人等更易出现。特殊人群中,老年人疼痛剧烈、恢复慢,活动受限严重,皮肤感觉异常明显,需综合考虑治疗;孕妇因身体变化诱发,症状复杂且用药受限,需非药物治疗;儿童和青少年因不良坐姿可能发病,症状轻但影响发育,优先物理治疗。
一、典型症状
1.疼痛:腰背肌筋膜炎最主要的症状就是疼痛,通常为弥漫性钝痛,也有患者描述为酸痛、刺痛。疼痛具有一定特点,晨起时疼痛明显,稍微活动后疼痛会有所减轻,但如果活动量过大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疼痛又会加剧。疼痛部位多在腰背部,有时可累及臀部及下肢。不同年龄和性别对此疼痛的耐受和感受可能不同,一般女性对疼痛更为敏感。生活方式上,长期久坐、久站、弯腰劳作的人群疼痛症状可能更易发作且程度较重。有腰部外伤史的患者,疼痛可能更明显且持续时间更长。
2.肌肉紧张:患者可感觉到腰背部肌肉发紧、僵硬,有类似“板状”的感觉。用手触摸时,能摸到肌肉紧张形成的条索状硬结。肌肉紧张会限制腰背部的活动范围,使患者弯腰、转身等动作变得不灵活。年龄较大的人群,肌肉弹性下降,肌肉紧张的症状可能更突出。经常进行剧烈运动但不注重运动后拉伸放松的人群,也容易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有腰椎间盘突出等病史的患者,可能因神经受压等因素加重肌肉紧张症状。
3.压痛:在腰背部可找到明显的压痛点,多位于肌肉附着点、筋膜转折处或神经穿过筋膜的部位。按压这些部位时,患者会感到疼痛加剧,有时疼痛还会向周围放射。不同的生活方式会影响压痛点的位置和程度,例如长期坐姿不良的人,压痛点可能集中在脊柱两侧的肌肉;而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压痛点可能更多出现在腰部下方和臀部上方的肌肉处。有腰部劳损病史的患者,压痛往往更为显著。
二、伴随症状
1.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肌肉紧张,患者腰背部的活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轻度患者可能只是在弯腰、伸展等动作时感到轻微不适,活动范围略有减小;重度患者可能无法正常弯腰、直腰,甚至影响到行走和坐立姿势。老年人本身关节活动度就较差,腰背肌筋膜炎导致的活动受限可能会更严重地影响其日常生活。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一旦出现活动受限,会影响其运动表现和训练计划。有腰椎退行性病变病史的患者,活动受限情况可能会与原有疾病相互影响,加重症状。
2.皮肤感觉异常: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腰背部皮肤感觉减退、麻木或蚁走感等异常感觉。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的。这种皮肤感觉异常在女性和老年人中可能更易出现,可能与女性的神经敏感性和老年人神经功能减退有关。生活中长时间接触寒冷、潮湿环境的人群,皮肤感觉异常的症状可能更明显。有糖尿病等影响神经功能疾病病史的患者,皮肤感觉异常可能会更严重且难以恢复。
三、特殊人群症状特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腰背肌筋膜炎发作时疼痛症状可能更为剧烈且持续时间长,恢复也相对较慢。由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情况较为常见,活动受限的程度可能更严重,还可能因疼痛和活动不便增加跌倒的风险。同时,老年人的皮肤感觉异常可能更明显,且容易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和身体的耐受性。建议老年人注意腰部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适当进行温和的锻炼,如太极拳、散步等,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
2.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重心改变,腰部负担加重,容易诱发腰背肌筋膜炎。其症状除了疼痛、肌肉紧张外,还可能因腹部增大影响活动姿势,导致疼痛和活动受限情况更复杂。而且孕妇用药受限,治疗时需要更多地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热敷、按摩等。建议孕妇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可使用孕妇专用的腰腹支撑带减轻腰部压力。
3.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患腰背肌筋膜炎相对较少,但如果长期保持不良的坐姿,如弯腰驼背写作业、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也可能发病。其症状可能相对较轻,但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姿势养成。不建议儿童和青少年随意使用药物治疗,应优先采用物理治疗方法,如调整坐姿、进行康复锻炼等。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坐姿和活动情况,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