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附骨疽是什么病

来源:民福康

附骨疽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好发于四肢长骨,其疾病特征分急性和慢性,前者起病急骤有高热等全身症状及局部疼痛等表现,后者多由前者演变而来,有窦道、流脓等症状;发病原因主要是细菌感染和机体抵抗力下降;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包括西医的抗生素和手术治疗,以及中医的内治和外治;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和慢性疾病患者治疗时需注意不同事项;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锻炼、注意卫生、及时治疗感染病灶、正确处理创伤和避免过度劳累等。

一、附骨疽的定义

附骨疽是一种中医病名,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它主要是指毒气深沉,结聚于骨而发生的深部脓疡,好发于四肢长骨,以大腿和小腿最为多见。

二、疾病特征

1.急性附骨疽:起病急骤,患者常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患肢局部疼痛剧烈,皮色不变,活动受限。随着病情发展,局部红肿热痛逐渐明显,可伴有明显的压痛,成脓后可出现波动感。若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容易转为慢性。

2.慢性附骨疽:多由急性附骨疽治疗不彻底演变而来,也可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过程。患者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或有低热、乏力等症状。患肢局部可见窦道,时流脓液,或夹有死骨,久不收口,反复发作。

三、发病原因

1.细菌感染:现代医学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化脓性骨髓炎最常见的病原菌,其次为乙型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可通过血源性感染(如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细菌随血液循环到达骨组织)、创伤性感染(如开放性骨折后细菌直接侵入骨组织)、蔓延性感染(如邻近组织的感染直接蔓延至骨组织)等途径进入骨组织,引发炎症。

2.机体抵抗力下降:当人体因过度劳累、营养不良、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原因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而发病。

四、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急性起病时的高热、局部疼痛,慢性期的窦道、流脓等,可初步判断。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发现骨组织的病变,如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等,但早期可能不明显。CT和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骨组织和周围软组织的病变情况,对于早期诊断和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炎症处于活动期。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有助于明确病原菌,并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五、治疗方法

1.西医治疗:

抗生素治疗: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是治疗急性附骨疽的关键。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一般需要连续使用数周。

手术治疗:对于有明显脓肿形成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切开引流,以减轻局部压力,防止炎症扩散。对于慢性附骨疽,若有死骨形成,且死骨较大,不能自行排出时,需要进行手术清除死骨。

2.中医治疗:

内治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辨证论治,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托毒排脓等方法。常用的方剂有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等。

外治法:可采用中药外敷、熏洗等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肿止痛,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散。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患附骨疽后若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可能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导致肢体畸形等后遗症。在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同时,儿童的依从性较差,家长要做好护理工作,确保患儿按时服药、休息,避免患肢过度活动。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附骨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在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

3.孕妇:孕妇在治疗附骨疽时,用药需要特别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如采用中医外治法等,尽量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4.患有慢性疾病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导致感染难以控制,伤口愈合缓慢。在治疗附骨疽的同时,要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同时,要加强局部护理,防止感染加重。

七、预防措施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破损,预防感染。

3.及时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如疖、痈、扁桃体炎等,防止细菌扩散引起附骨疽。

4.对于开放性骨折等创伤,要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感染。

5.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均衡营养,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了解疾病
附骨疽
附骨疽主要是指毒气聚积在患者骨组织内而引发的一种深部脓疡,好发于2-10岁的人群,男性的患病率一般高于女性。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附骨疽是什么病治疗
张春玲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附骨疽是一种由于毒素入侵并在人体内附着于骨的化脓性疾病。 附骨疽好发于2到10岁的男孩,主要与疔疮、头疽等化脓性疾病有关,但是若患者曾患有过天花、麻疹、猩红热疾病,治疗不彻底,导致有毒素残留在体内,也可能会引起附骨疽。附骨疽会使患者的大腿外侧出现窦道,有脓液排出,还伴有全身发热、乏力等症状。 附骨疽
附骨疽病的治疗方法
卫兰香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附骨疽病可以通过饮食调理、中药内调、中药外治等方法处理。 1、饮食调理 患病期间以清淡的饮食为主,疾病初期也可以食用绿豆汤、薏苡仁汤等药膳,调理身体。 2、中药内调 风热炽盛引起的附骨疽病,患者可以给予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的中药治疗,如连翘、蒲公英、黄连、栀子等。若是湿热瘀滞型附骨疽病,可以服用清热解
附骨疽是什么疾病?
卫兰香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附骨疽是一种毒邪深沉,附着在骨骼的化脓性疾病。 附骨疽为中医病名,属于一种化脓性疾病,主要由毒邪深沉,附着于骨导致,多发于2-10岁男孩的四肢长骨,表现为局部脓肿,推之不动,并且疼痛剧烈,破溃后不容易愈合,从而形成窦道,对筋骨造成损伤。附骨疽一般相当于西医所谓的急性和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发现后,建议积
附骨疽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卫兰香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附骨疽的诊断方法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一、体格检查 患者可以通过体格检查了解疾病的基本情况,观察其是否存在深压痛和叩击痛等症状,辅助诊断附骨疽。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可以发现其存在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以及血沉加快的情况,提示患者存在感染的情况。
附骨疽是怎么回事?
卫兰香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附骨疽主要是由于化脓性疾病、外伤、外邪侵犯等原因引起的。 1.化脓性疾病 患者患有疔疮、疮疖等化脓性疾病时,毒素可渗入体内,附着在其筋骨部位,造成筋脉阻塞,血液循环不畅,堵塞进入血液中时,可引发附骨疽形成。 2.外伤 患者的四肢长骨出现外伤时,可外感邪毒,瘀血化热,热邪旺盛,导致其出现经络阻塞的情况
附骨疽该如何治疗?
卫兰香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附骨疽的治疗方法有夹板固定、服用药物、切开引流等。 1.夹板固定 患者处于患病初期时,需要用夹板对患肢骨进行固定,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还可以增加骨的硬度,防止其发生病理性骨折的情况。 2.服用药物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牛黄醒消丸、平消片等药物清热解毒、疏风通络,改善其疼痛、寒战、高热等不适症状,
附骨疽该如何预防?
卫兰香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预防附骨疽的方法有加强体育锻炼、避免外伤、积极治疗基础病等。 1.加强体育锻炼 人体日常生活中应该加强体育锻炼,适当进行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附骨疽形成。 2.避免外伤 人体平时还应该做好防护工作,避免负重和摔跤,以免其四肢长骨出现开放性骨折的情况,从而诱发附骨疽的发生。
附骨疽的就医指征是什么?
卫兰香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附骨疽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时,应该及时控制感染,减少脓肿形成,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2.病情加重 患者的病情持续发展时,其可能会出现肢体无法屈伸、转动的症状,需要立刻去除脓肿,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3.引起并发症 患
附骨疽日常应注意什么?
卫兰香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附骨疽日常应注意合理膳食、卧床休息、病情观察等。 1.合理膳食 患者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多吃绿豆、苦瓜等寒凉性的食物,可以减轻体内的热邪,加快病情的恢复,从而缩短病程。 2.卧床休息 患者的病情处于急性期时,应该尽量卧床休息,将患肢抬高,使用夹板对局部进行固定,以免患者病情加重。 3.病情观察 患者平
附骨疽的症状有哪些?
卫兰香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附骨疽的症状有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 1.肿胀 患者发生附骨疽的情况时,脓性分泌物可不断在其患肢部位积聚,形成积液,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局部肿胀的症状。 2.疼痛 附骨疽形成后,炎症因子可对患者的患肢骨造成刺激,患者此时则会出现患肢疼痛的症状。 3.活动受限 附骨疽引起的疼痛较为剧烈,而且脓肿形成后可
附骨疽是什么病
张人玲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附骨疽在西医上称为化脓性骨髓炎,十岁以内的男孩容易发病。发病部位主要以胫骨最多,其次是股骨、肱骨以及桡骨。附骨疽是一种中医的疾病名称,是指毒气深沉结聚于骨的深部发生的脓而称为骨痈。发生骨髓炎时应及时诊治,否则会影响孩子长个以及久病不愈导致的菌血症。
附骨疽是什么病
王相立 副主任医师
朝阳市中心医院 三甲
附骨疽也称骨痈,通常因患处溃烂,致使骨深部形成化脓,临床医学称为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常见于风寒湿热侵袭机体集聚于骨产生的脓肿,同时会出现皮肤破溃,经久不愈。多发于肢体长骨,伴有筋骨疼痛、发热、便秘、尿赤、骨胀痛难忍、不能屈伸转动等。治疗方面主要是清除局部病灶,并结合外治内服,均能达到治疗效果。
附骨疽
聂雷生 主任医师
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 三甲
附骨疽是中医的一个辩证诊断,主要是指寒湿阻滞导致气血凝结、毒气深沉结聚于骨,而发生脓肿。早期会出现寒战、发热,局部会出现剧烈的疼痛功能障碍。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皮肤的破溃、流脓,也就是稀脓淋漓,不易收口。一般需要病灶里的死骨排出,才能够逐步的愈合。对于西医来讲就是化脓性的骨髓炎。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