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胃溃疡的症状
急性胃炎和胃溃疡的症状及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急性胃炎症状有上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呕血黑便及发热乏力等,上腹痛性质多样,年轻人症状可能更明显;恶心呕吐严重会致脱水等,儿童老人需关注;食欲不振受胃部炎症影响;呕血黑便多见于有特定病史者。胃溃疡症状主要是慢性周期性上腹痛,进食后发作,有季节性;还有反酸嗳气,不良生活习惯者更明显;会致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身体虚弱者更显著;侵蚀血管会出血,有长期病史且不规律治疗者常见。特殊人群中,儿童症状不典型,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人症状不明显但病情可能重,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孕妇用药需谨慎,注重饮食调整;有基础疾病患者要综合考虑基础病情况合理用药。
一、急性胃炎的症状
1.上腹痛: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剧痛、灼痛等。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通常与胃黏膜的炎症程度有关。年轻人可能因饮食不规律、大量饮酒等导致急性胃炎,上腹痛症状可能较为明显;而老年人由于对疼痛的敏感性相对较低,疼痛表现可能相对较轻。生活中,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的人群也容易出现急性胃炎导致上腹痛。
2.恶心与呕吐:这是急性胃炎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也可单独出现。呕吐物一般为胃内未消化的食物,严重时可呕吐胆汁。频繁呕吐可能导致患者脱水、电解质紊乱,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他们的身体对脱水和电解质失衡的耐受性较差,更需密切关注。
3.食欲不振:患者常感觉没有胃口,不想吃东西。这是因为胃部炎症影响了正常的消化功能,导致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长期节食、饮食不规律的人群在患急性胃炎时,食欲不振症状可能会更明显。
4.呕血与黑便:少数急性胃炎患者病情较为严重,胃黏膜损伤较重时会出现呕血和黑便。呕血颜色可为鲜红或暗红色,黑便呈柏油样。这种情况多见于有严重创伤、大手术、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病史的患者。
5.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乏力、头晕等全身症状。儿童患者发热症状可能更为常见,而老年人则可能因身体机能较差,更容易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
二、胃溃疡的症状
1.慢性周期性上腹痛:胃溃疡最主要的症状,疼痛具有慢性、周期性和节律性的特点。疼痛部位多位于上腹部正中或偏左,疼痛性质可为钝痛、胀痛、灼痛或剧痛等。疼痛通常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出现,一般在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发作,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下次进食后又重复出现。这种周期性发作可能与季节变化、精神因素、饮食等有关,秋冬和冬春之交发病较为常见。
2.反酸、嗳气:胃酸分泌过多会导致反酸,患者感觉有酸性液体从胃内反流至口腔。嗳气则是胃内气体经食管排出,同时发出声响。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反酸、嗳气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3.食欲不振与体重减轻:胃溃疡患者由于进食后会出现疼痛,导致患者害怕进食,长期如此会引起食欲不振。摄入食物减少,身体营养供应不足,就会出现体重减轻的情况。对于本身身体较为虚弱、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体重减轻可能更为显著。
4.呕血与黑便:当胃溃疡侵蚀到血管时,会引起出血,表现为呕血和黑便。与急性胃炎不同,胃溃疡导致的出血通常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出血量较小时,可能仅表现为黑便;出血量较大时,则会出现呕血。这种情况在有长期胃溃疡病史、不规律治疗的患者中较为常见。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急性胃炎和胃溃疡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常表现为哭闹、拒食等。在治疗过程中,应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调整饮食等。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用药时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疾病的耐受性较差,症状可能不明显,但病情可能较为严重。他们可能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在治疗急性胃炎和胃溃疡时,要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较大损害的药物。同时,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3.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患急性胃炎和胃溃疡时,治疗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饮食调整非常重要,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
4.有其他基础疾病患者:如患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急性胃炎和胃溃疡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某些治疗药物可能会影响基础疾病的治疗,或者基础疾病的治疗药物可能会加重胃部疾病,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