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软骨瘤是怎么回事
骨软骨瘤是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病因与遗传及生长发育异常有关。症状主要有肿块、疼痛、畸形。诊断依靠影像学(X线、CT、MRI)及病理检查。治疗上,无症状的常观察随访,有症状、生长迅速或怀疑恶变等情况考虑手术切除。特殊人群如儿童青少年要关注骨骼发育及术后康复,多发性骨软骨瘤家族成员需定期体检,老年人要权衡手术利弊并做好围手术期护理。
一、骨软骨瘤的定义
骨软骨瘤是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也被称为外生骨疣,它起源于软骨化骨的骨骼,由软骨帽和骨组织构成,常发生在干骺端的表面。
二、骨软骨瘤的分类
1.单发性骨软骨瘤:较为常见,多发生于青少年,通常只有一个病灶,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
2.多发性骨软骨瘤:属于遗传性疾病,也叫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相较于单发性,它累及范围更广,可影响多个骨骼,常导致骨骼发育畸形和功能障碍。
三、骨软骨瘤的病因
1.遗传因素:多发性骨软骨瘤与特定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例如EXT1、EXT2基因,这些基因突变影响了软骨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化调控。
2.生长发育异常:在骨骼生长发育过程中,干骺端的软骨细胞可能因某些因素出现异常增殖和分化,进而形成骨软骨瘤。青少年处于骨骼快速生长阶段,相对更容易发病。
四、骨软骨瘤的症状
1.肿块:多数患者因无意中发现局部肿块就诊,肿块质地坚硬,与骨相连,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一般无压痛。若肿块压迫周围组织,如神经、血管、肌腱等,可出现相应症状。
2.疼痛:部分患者会有局部疼痛症状,通常为轻度疼痛,多为间歇性。如果肿瘤生长迅速,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或刺激,疼痛可能会加剧,变为持续性。
3.畸形:对于多发性骨软骨瘤患者,由于病变累及多处骨骼,可能导致骨骼发育畸形,如肢体短缩、弯曲变形等,影响肢体外观和功能。
五、骨软骨瘤的诊断
1.影像学检查
X线:是诊断骨软骨瘤的常用方法。典型的X线表现为干骺端向外突出的骨性肿物,其形态多样,可呈菜花状、鹿角状等,肿物与母体骨相连,软骨帽在X线片上一般不显影,但当软骨帽增厚时,可能出现不规则的钙化影。
CT: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对于复杂部位的骨软骨瘤,如骨盆、脊柱等,CT检查具有重要价值。可观察到软骨帽的厚度、有无钙化以及肿瘤与骨皮质和髓腔的连续性。
MRI:对软骨帽的显示更为敏感,能准确测量软骨帽的厚度,判断有无恶变。在MRI图像上,软骨帽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软骨帽强化。
2.病理检查:对于诊断不明确或怀疑恶变的患者,需要进行病理检查。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以明确肿瘤的性质。骨软骨瘤的病理特征为表面覆盖有软骨帽,下方为成熟的骨组织,软骨细胞形态规则,无异型性。
六、骨软骨瘤的治疗
1.观察随访:对于无症状的骨软骨瘤,尤其是单发性且生长缓慢的,一般无需立即手术,可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通常每612个月进行一次X线检查,若肿瘤无明显变化,可适当延长随访间隔时间。
2.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出现以下情况时,通常考虑手术切除。一是肿瘤引起疼痛、压迫周围组织导致功能障碍,如压迫神经引起肢体麻木、无力,压迫血管影响血液循环等;二是肿瘤生长迅速,怀疑有恶变可能;三是多发性骨软骨瘤导致骨骼畸形,影响肢体功能和外观。
手术方式:主要为肿瘤切除术,切除范围应包括肿瘤及其软骨帽,尽量避免残留软骨组织,以降低复发风险。对于累及关节面或骨骼结构的骨软骨瘤,手术操作需更加精细,以尽量保留关节功能和骨骼的完整性。
七、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处于生长发育期,骨软骨瘤可能对骨骼发育产生影响,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肢体外观和活动情况,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儿童,术后要注意康复锻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功能训练,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导致伤口裂开或影响骨骼愈合。
2.患有多发性骨软骨瘤的家族成员:由于该病具有遗传性,家族成员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X线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关注家族中其他成员的健康状况,如有类似症状,及时就医诊断。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对于无症状的骨软骨瘤,若选择观察随访,需密切关注身体状况,一旦出现症状变化,应及时评估手术风险和收益。若决定手术,术前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心肺功能等重要脏器功能,确保手术安全。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