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分期及临床表现
压疮的分期、临床表现及特殊人群护理提示,压疮分为一期(皮肤完整有指压不变白红斑)、二期(部分皮层缺失,有开放性溃疡或水疱)、三期(全层皮肤缺失,见皮下脂肪)、四期(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伴骨骼等暴露)、不可分期(被腐肉或焦痂覆盖无法判断深度)、深部组织损伤(皮肤完整但颜色改变等);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要增加翻身频率、保证营养,儿童护理要小心避免摩擦,糖尿病患者需严控血糖、严格无菌操作,肥胖人群要合理安排体位、保持皮肤清洁,意识障碍患者要加强巡视、保持皮肤干燥并观察生命体征和皮肤情况。
一、压疮分期及临床表现
1.一期:此期为压疮初期,皮肤完整,出现指压不变白的红斑。好发于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坐骨结节等部位。皮肤表面看似完整,但局部皮肤可能会有温度、硬度的改变,与周围正常皮肤相比,可能温度更高或更低,触摸时感觉更硬或更软。由于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开始受到影响,使得该区域的皮肤呈现出红斑表现。对于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应密切观察骨隆突处皮肤情况,及时发现这种早期变化。
2.二期:部分皮层缺失,表现为表皮或真皮受损,呈现出开放性溃疡或水疱。开放性溃疡的创面浅表,基底为粉红色,没有腐肉。水疱可能是清亮的,也可能是血清性的。此时皮肤的屏障功能进一步受损,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增加感染的风险。此阶段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尤其是在水疱破裂或溃疡受到摩擦时。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创面,避免进一步损伤和感染。
3.三期:全层皮肤缺失,可见皮下脂肪,但骨骼、肌腱或肌肉尚未暴露。溃疡的深度可到达皮下组织,创面有腐肉存在,但未累及深部组织。可能会有潜行和窦道形成,潜行是指伤口边缘与深部组织之间形成的腔隙,窦道则是伤口深部与外界相通的通道。由于创面较深,愈合时间相对较长,感染的可能性也更大。患者的疼痛感可能会加重,尤其是在活动或换药时。
4.四期: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伴有骨骼、肌腱或肌肉暴露。创面可见腐肉或焦痂,常常有潜行和窦道。此期是压疮最为严重的阶段,感染风险极高,可能会引发骨髓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患者会感到剧烈疼痛,活动明显受限。治疗和护理难度极大,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包括外科医生、护士、营养师等共同参与。
5.不可分期: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由于创面被腐肉或焦痂覆盖,无法准确判断其实际深度。只有在去除足够的腐肉或焦痂后,才能对真正的分期进行评估。这种情况下,需要谨慎处理腐肉和焦痂,避免不恰当的去除导致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在评估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等综合判断。
6.深部组织损伤:局部皮肤完整,但颜色改变如紫色或褐红色,或形成充血性水疱。与周围组织相比,该区域的皮肤温度、硬度和感觉可能会有变化,可能会有疼痛或硬结。这是由于深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局部缺血缺氧,虽然表面皮肤看似完整,但深部组织已经受损。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迅速发展为更严重的压疮分期。
二、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皮肤弹性下降,皮下脂肪减少,血液循环较差,更容易发生压疮,且压疮愈合能力较弱。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要增加翻身频率,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可使用减压床垫等辅助设备。在饮食上,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以促进创面愈合。同时,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的皮肤变化,及时发现压疮早期迹象。
2.儿童:儿童皮肤娇嫩,在护理过程中要格外小心。如果儿童因疾病需要长期卧床,要选择柔软、舒适的床垫和衣物,避免皮肤受到摩擦。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尿布等。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耐受性和配合度,尽量减少对儿童的刺激。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消毒剂等物品。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出现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导致皮肤感觉减退,血液循环障碍,压疮发生后愈合困难,且容易并发感染。对于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定期监测血糖。在护理压疮时,要更加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同时,要密切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肥胖人群:肥胖者身体重量较大,局部皮肤承受的压力更大,容易发生压疮。在护理时,要注意合理安排体位,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可使用减压设备,如减压坐垫等。同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尤其是皮肤褶皱处,防止汗液等积聚导致皮肤损伤。
5.意识障碍患者:意识障碍患者无法自主改变体位,不能表达自身的不适,容易发生压疮且不易被及时发现。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定期为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要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清理大小便等排泄物。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皮肤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