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炎的症状及治疗
肌筋膜炎的症状、治疗方法及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症状方面,有疼痛(慢性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具弥漫性,晨起、劳累、天气变化时加重)、肌肉紧张与僵硬、压痛、运动障碍;治疗上,一般治疗包括休息、物理治疗(热敷、按摩、针灸、拔罐等)、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糖皮质激素,极少数情况可手术治疗;特殊人群中,老年人治疗注重休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及热敷温度,孕妇尽量用物理和运动疗法、用药谨慎,儿童以非药物干预为主,患其他疾病人群治疗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影响并积极控制基础病。
一、肌筋膜炎的症状
1.疼痛:这是肌筋膜炎最主要的症状,疼痛特点多样。通常为慢性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疼痛程度不一,有的患者疼痛较轻,仅在劳累或特定姿势时出现;而有的患者疼痛较为剧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疼痛部位多在肌肉附着点、筋膜等位置,常见于颈肩部、腰背部、臀部等。疼痛还可能具有弥漫性,难以准确定位。部分患者的疼痛会在晨起时加重,活动后可稍有缓解,但长时间活动后又会再次加剧。另外,天气变化,如寒冷、潮湿时,疼痛也会明显加重。
2.肌肉紧张与僵硬:患者患病部位的肌肉会出现紧张状态,触摸时可感觉到肌肉较硬。在晨起或长时间不活动后,这种僵硬感更为明显,患者会感觉活动受限,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和拉伸后,僵硬症状才会逐渐减轻。
3.压痛:在病变部位可找到明显的压痛点,这些压痛点通常位于肌肉、筋膜的附着点或肌肉的紧张带处。按压时患者会感到疼痛加剧,有时还可能伴有局部的肌肉痉挛。
4.运动障碍:由于疼痛和肌肉僵硬,患者在进行某些动作时会受到限制。例如,颈肩部肌筋膜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转头、低头、抬头等动作不灵活;腰背部肌筋膜炎患者可能弯腰、转身困难;臀部肌筋膜炎患者可能影响行走、上下楼梯等动作。
二、肌筋膜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休息是缓解肌筋膜炎症状的重要措施。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保证充足的睡眠,让受累的肌肉和筋膜得到充分的恢复。对于从事长期伏案工作或需要长时间站立的人群,应定时休息,活动身体。
物理治疗: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患者可使用热毛巾、热水袋或红外线灯等进行热敷。按摩能放松肌肉,减轻疼痛和僵硬感,但需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不当手法加重病情。此外,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也对部分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运动疗法: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肌肉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减轻肌筋膜炎的症状。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颈肩部的伸展运动、腰背部的核心肌群训练等。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导致病情加重。
2.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能有效缓解肌筋膜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常用药物有布洛芬、双氯芬酸等。
肌肉松弛剂:对于肌肉紧张、僵硬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使用肌肉松弛剂,如氯唑沙宗、乙哌立松等,帮助放松肌肉。
糖皮质激素:在病情严重、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时,可考虑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进行封闭治疗。但糖皮质激素不能长期、频繁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3.手术治疗:极少数情况下,对于经过长期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切除病变的筋膜或松解粘连的组织,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需谨慎选择。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肌肉和骨骼的修复能力较弱。在治疗肌筋膜炎时,应更加注重休息,避免过度运动导致损伤。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因为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在进行物理治疗时,热敷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2.孕妇:孕妇由于身体处于特殊时期,用药需格外谨慎。大部分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应尽量采用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来缓解症状。在进行按摩和针灸时,要选择专业的医生,并告知医生自己怀孕的情况,避免刺激到一些可能影响胎儿的穴位。同时,孕妇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减轻腰部和背部的负担。
3.儿童:儿童患肌筋膜炎相对较少,但如果发生,治疗应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可能会影响其正常发育。在进行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度运动造成损伤。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症状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4.患有其他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在治疗肌筋膜炎时要考虑这些疾病对治疗的影响。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较差,在进行手术或局部注射治疗时要特别注意预防感染。高血压患者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对血压的影响,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同时,这些患者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促进肌筋膜炎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