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胆石症引起急腹症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胆囊炎胆石症引发的急腹症症状多样,腹痛多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可放射至右肩等部位,性质有持续性钝痛、胀痛或阵发性绞痛,饱餐、进食油腻食物易诱发,多在夜间发作;消化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厌食、腹胀;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热,呈持续性;少数患者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等。特殊人群表现各有特点,儿童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优先选非药物干预;老年人对疼痛不敏感、常伴基础疾病,治疗需综合考虑;孕妇治疗要考虑对胎儿影响,注意饮食调整;患有基础疾病者在治疗急腹症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病。患者应保持规律饮食作息,有病史者需定期复查。
一、腹痛
1.部位:疼痛常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这是因为胆囊的解剖位置决定,胆囊位于右上腹肝脏下方。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右肩部、肩胛部和背部,这与神经传导有关,支配胆囊的神经与右肩部、肩胛部和背部的神经存在一定关联。
2.性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持续性钝痛、胀痛,也可表现为阵发性绞痛。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时,常引发阵发性绞痛,疼痛较为剧烈,患者往往难以忍受;而胆囊存在炎症但未发生梗阻时,多为持续性钝痛或胀痛。
3.影响因素: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常为诱发因素,这是因为进食后尤其是油腻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若胆囊内有结石或存在炎症,收缩过程中就容易引发疼痛。疼痛一般在进食后数小时内发作,且在夜间发作较为常见,可能与夜间睡眠姿势改变,结石更容易移动到胆囊颈部导致梗阻有关。
二、消化道症状
1.恶心呕吐:是常见的伴随症状,发生率较高。恶心呕吐的原因主要是胆囊炎症刺激周围的神经,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胃肠道的反应。频繁的呕吐可能导致患者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他们的身体耐受性较差,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2.厌食: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不想进食。这是因为胆囊的炎症影响了胆汁的正常分泌和排泄,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起着重要作用,胆汁分泌排泄异常会导致患者对油腻食物甚至正常食物产生厌恶感。长期厌食会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影响身体的恢复,特别是对于本身就有基础疾病或身体较为虚弱的患者。
3.腹胀:患者可感觉腹部胀满不适,这与胃肠道蠕动功能受影响有关。胆囊炎症可波及周围的胃肠道,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气体和食物在肠道内积聚,从而引起腹胀。
三、发热
1.程度:体温升高程度不一,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7.5℃39℃之间。当胆囊炎症较轻时,体温可能仅为低热;若炎症较重,如胆囊化脓、坏疽等情况,可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9℃。
2.特点:发热通常为持续性,随着病情的发展体温可能逐渐升高。如果患者经过治疗,炎症得到控制,体温会逐渐下降。对于儿童和老年人,发热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不适,儿童可能因高热出现惊厥等情况,老年人可能因发热导致基础疾病加重。
四、黄疸
1.发生机制: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这是由于胆石嵌顿在胆管或炎症波及胆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当结石堵塞胆管时,胆汁无法正常排入肠道,胆红素就会在体内积聚,从而出现黄疸症状。
2.表现:患者可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粪便颜色变浅。黄疸的程度与胆管梗阻的程度有关,梗阻越严重,黄疸越明显。对于孕妇患者,黄疸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密切关注;而对于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黄疸可能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导致病情更加复杂。
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急腹症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被误诊。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如孩子出现哭闹不安、拒绝进食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治疗时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临床表现可能不明显,容易延误病情。家属要多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若老人出现轻微的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也不能忽视。同时,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胆囊炎胆石症引起的急腹症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谨慎用药。
3.孕妇:孕期生理变化特殊,胆囊炎胆石症引起急腹症时治疗较为棘手。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孕妇要注意饮食调整,避免油腻食物,以减少胆囊的负担。
4.患有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炎症的控制和伤口的愈合;高血压患者在疼痛刺激下血压可能进一步升高,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这类患者在治疗急腹症的同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密切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生活方式上,患者无论年龄大小和性别,都应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劳累,减少胆囊炎胆石症急腹症的发作风险。对于有胆囊炎胆石症病史的患者,更要注意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