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腰椎骨折术后早、中、后期三个阶段的康复锻炼方法及特殊人群的康复注意事项。早期(术后12周)进行肌肉收缩训练(足底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呼吸训练(深呼吸训练、咳嗽训练);中期(术后26周)包括腰背肌锻炼(五点支撑法、四点支撑法)和直腿抬高训练;后期(术后6周以后)有平衡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和柔韧性训练(腰部伸展运动、瑜伽或普拉提)。此外,针对老年、儿童、孕妇特殊人群分别给出在康复锻炼时应谨慎、循序渐进、关注安全及胎儿安全等温馨提示。
一、早期康复锻炼(术后12周)
1.肌肉收缩训练
足底泵运动:患者仰卧位,双腿伸直,缓慢勾起脚尖,至最大限度后保持510秒,然后缓慢放下,再将脚尖下压至最大限度保持510秒,重复进行。该运动通过足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更应尽早开展此项运动,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血液循环较差,更容易发生下肢血栓。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绷紧大腿前方肌肉,将膝盖骨向上提拉,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进行。此项训练可增强股四头肌力量,为今后的行走等活动打下基础。年龄较大、肌肉力量较弱的患者需要适当增加训练的次数,但要注意肌肉疲劳情况,避免过度疲劳。
2.呼吸训练
深呼吸训练: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用鼻子缓慢吸气,使腹部隆起,至最大限度后屏气35秒,然后用口缓慢呼气,使腹部凹陷。深呼吸训练可增加肺活量,预防肺部感染。吸烟患者更应重视呼吸训练,吸烟会影响肺部功能,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
咳嗽训练:在深呼吸后,患者可进行有效的咳嗽训练。深吸气后,短暂憋气,然后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对于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家属应协助其进行翻身、拍背,以促进痰液排出。
二、中期康复锻炼(术后26周)
1.腰背肌锻炼
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位,用头部、双肘和双足跟着床,将臀部抬起,使腹部与膝关节保持一条直线,保持510秒后放下,重复进行。腰背肌锻炼可增强腰椎的稳定性,减轻腰椎的压力。肥胖患者进行此锻炼时可能会有一定困难,可以先从小幅度开始,逐渐增加抬起的高度和保持的时间。
四点支撑法:在五点支撑法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患者用双手和双足撑地,将身体撑起呈拱桥状,保持510秒后放下,重复进行。此方法对腰背肌力量要求较高,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需谨慎进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过渡到四点支撑法。
2.直腿抬高训练
患者仰卧位,双腿伸直,将一侧下肢缓慢抬起,离床面约30°45°,保持510秒后放下,然后换另一侧下肢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可增强下肢肌肉力量,同时预防神经根粘连。如果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下肢疼痛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及时告知医生。
三、后期康复锻炼(术后6周以后)
1.平衡训练
站立训练:患者先在床边坐立,适应后逐渐站立,开始时可扶着床边或家人协助,保持身体平衡,每次站立510分钟,每天多次进行。然后逐渐减少辅助,进行独立站立训练。平衡训练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身体平衡能力,为日常活动做好准备。对于年老体弱、有眩晕病史的患者,在进行站立训练时一定要有专人陪同,防止摔倒。
步行训练:在能够独立站立且平衡能力较好后,患者可进行步行训练。开始时可借助助行器缓慢行走,逐渐增加行走的距离和速度。女性患者如果穿着高跟鞋行走习惯,在此期间应避免穿高跟鞋,选择舒适、平稳的鞋子,以保证行走安全。
2.柔韧性训练
腰部伸展运动:患者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向上伸直,然后缓慢向左或向右侧弯曲腰部,感受腰部的拉伸,保持1015秒后回到原位,换另一侧进行。腰部伸展运动可增加腰部的柔韧性。有腰部手术切口尚未完全愈合的患者,在进行伸展运动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牵拉切口,引起疼痛或影响切口愈合。
瑜伽或普拉提:患者可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简单的瑜伽或普拉提动作,如猫牛式、下犬式等,进一步增强腰部和全身的柔韧性和肌肉力量。但患者若处于妊娠期或有严重心肺疾病等情况,则不适合进行这些运动。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骨折愈合相对较慢,在进行功能锻炼时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锻炼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头晕、胸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锻炼。
2.儿童患者:儿童腰椎骨折相对少见,如果发生术后功能锻炼需要更加谨慎。应在专业康复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运动影响骨骼发育。且儿童活泼好动,家长要注意保护,防止二次受伤。
3.孕妇:孕妇腰椎骨折术后进行功能锻炼时要充分考虑胎儿的安全。避免进行可能压迫腹部的动作,同时要减少大幅度的腰部活动。在锻炼前最好咨询妇产科医生和骨科医生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