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症状
慢性结肠炎的症状表现多样,包括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排便次数增多、可伴黏液脓血、有腹泻与便秘交替情况,不同人群受影响各异且饮食等因素会加重症状)、腹痛(多在左下腹或下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规律,女性经期、精神压力大等情况会加重)、腹胀(进食后或傍晚加重,肥胖、久坐等因素会加重)、恶心呕吐(病情发作或进食不当易出现,儿童、有肝胆疾病史者症状可能更频繁或加重);全身症状如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热,不同人群发热情况及提示意义不同)、消瘦乏力(因长期腹泻营养吸收不良导致,不同人群受影响不同且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贫血(由慢性失血或营养吸收障碍导致,不同人群贫血情况有差异);肠外症状如关节疼痛(多累及大关节,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不同人群症状受不同因素影响)、皮肤病变(与免疫反应相关,不同人群皮肤病变情况有别)、眼部病变(少数患者出现,影响视力和生活质量,不同人群发病情况及病情复杂程度不同)。
一、消化系统症状
1.腹泻:这是慢性结肠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的排便次数明显增多,轻者每日排便35次,重者可达10次以上。粪便多为糊状,可混有黏液、脓血。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情况。对于老年人而言,腹泻可能导致身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因为他们的身体机能下降,调节能力减弱。而长期的腹泻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会有影响,可能导致营养吸收不良。生活中,饮食不规律、食用过多辛辣油腻食物会加重腹泻症状。有肠道手术史的患者,腹泻可能更为严重且不易控制。
2.腹痛:疼痛部位多为左下腹或下腹,也可波及全腹。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绞痛等。疼痛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感腹部不适,重者疼痛难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腹痛一般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女性在经期时,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腹痛可能会加重。长期精神压力大、焦虑抑郁的人群,肠道敏感性增加,腹痛症状也会更明显。有腹部外伤史的患者,腹痛可能与局部组织粘连有关。
3.腹胀:患者常感到腹部胀满不适,尤其是在进食后或傍晚时症状加重。腹胀可能是由于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气体积聚在肠道内所致。肥胖人群本身腹部脂肪较多,腹胀时会感觉更加不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加重腹胀症状。有胃肠道肿瘤病史的患者,腹胀可能是肿瘤压迫肠道引起的。
4.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尤其在病情发作期或进食不当后容易出现。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儿童由于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恶心、呕吐症状可能更为频繁。饮食不洁、食用变质食物会诱发恶心、呕吐。有肝胆疾病史的患者,可能因肝功能异常影响消化功能,导致恶心、呕吐症状加重。
二、全身症状
1.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发热可能是由于肠道炎症反应引起的。老年人发热时,身体耐受性差,容易出现意识模糊等并发症。儿童发热可能会引起惊厥。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发热可能提示感染加重。
2.消瘦、乏力:由于长期腹泻、营养吸收不良,患者可出现消瘦、乏力的症状。体重逐渐下降,身体抵抗力也随之降低。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消瘦、乏力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过度劳累、作息不规律的生活方式会加重消瘦、乏力的症状。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史的患者,消瘦、乏力会更为明显。
3.贫血:长期慢性失血或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可导致贫血。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心慌、气短等症状。女性本身在经期会有失血情况,若患有慢性结肠炎,贫血症状可能更为严重。素食者由于摄入的铁等造血原料相对不足,贫血发生的几率更高。有血液系统疾病史的患者,贫血治疗难度更大。
三、肠外症状
1.关节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关节疼痛,以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为主。关节疼痛程度不一,可伴有肿胀、活动受限。关节疼痛可能与肠道炎症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老年人关节本身就存在退变,关节疼痛会影响其行动能力。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关节过度磨损的人群,关节疼痛症状可能更明显。有类风湿关节炎等关节疾病史的患者,关节症状会相互影响,加重病情。
2.皮肤病变:一些患者会出现皮肤损害,如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等。皮肤病变的出现可能与肠道炎症的免疫反应相关。儿童皮肤较为娇嫩,皮肤病变可能会引起瘙痒、疼痛等不适,影响其睡眠和情绪。长期暴露在阳光下、皮肤过敏体质的人群,皮肤病变可能更容易发生且症状更重。有皮肤病史的患者,皮肤病变治疗更为复杂。
3.眼部病变:少数患者可出现眼部症状,如虹膜炎、葡萄膜炎等。患者可出现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症状。眼部病变会影响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中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一些眼部基础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等,出现眼部病变时病情更为复杂。长期用眼过度、熬夜的人群,眼部病变的发生风险增加。有眼部外伤史的患者,眼部病变可能会加重原有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