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包天怎样判断是骨性
骨性地包天的判断主要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模型分析三方面进行,同时针对特殊人群有不同的温馨提示。临床表现上,面部外观呈现下颌前突、凹面型等特征,咬合关系为下牙覆盖上牙、磨牙近中关系,会影响咀嚼和关节;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曲面断层片和头颅侧位片)和CT,前者用于判断颌骨形态位置关系,后者提供三维图像,但CT有辐射,特殊人群需谨慎;模型分析制取牙齿模型,了解牙弓形态大小和牙齿排列情况,判断是否合并骨性问题。特殊人群中,儿童应尽早就诊、控制辐射剂量、选非手术干预;孕妇孕期不做有辐射检查,分娩后再进一步处理;老年人要考虑身体状况,治疗侧重改善功能和缓解症状。
一、临床表现判断
1.面部外观:骨性地包天患者通常有明显的面部特征。从侧面看,下颌明显前突,形成凹面型,面中部凹陷,上唇显得短而内收,下唇突出。儿童在生长发育阶段就可能逐渐显现这些特征,随着年龄增长会越发明显。青少年和成年人的面部骨骼发育基本定型,若存在骨性地包天,面部轮廓的异常会更加显著。女性可能对外观的变化更为敏感,其面部软组织相对较薄,骨性畸形在外观上的表现可能更加直观。而男性由于面部骨骼较为粗壮,可能在外观上的改变相对不那么容易被察觉,但依然可以观察到下颌突出等特征。对于有长期不良口腔习惯如吮指、咬上唇等生活方式的人群,出现骨性地包天的风险可能增加,且这些习惯可能会加重面部外观的异常。
2.咬合关系:正常情况下,上牙应覆盖下牙。骨性地包天患者下牙会明显覆盖上牙,即反合。不仅前牙反合,磨牙也可能呈近中关系,也就是下磨牙的位置比上磨牙更靠前。在咀嚼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咀嚼效率降低的情况,因为这种异常的咬合关系影响了牙齿的正常切割和研磨功能。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由于咬合异常,影响食物的充分咀嚼,进而影响消化吸收。对于有颞下颌关节病史的患者,骨性地包天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关节的负担,导致关节疼痛、弹响等症状。
二、影像学检查判断
1.X线检查:曲面断层片可以清晰显示全口牙齿的形态、位置以及牙槽骨的情况。通过观察上下颌骨的形态和位置关系,判断是否存在骨性异常。头颅侧位片则更为重要,它可以测量多个角度和距离,如SNA角(反映上颌骨相对颅底的位置)、SNB角(反映下颌骨相对颅底的位置)、ANB角(反映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关系)等。一般来说,骨性地包天患者的SNB角通常大于正常范围,ANB角可能为负值。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这些角度的正常范围会有所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的形态和位置变化较大,需要结合其生长发育曲线进行综合判断。青少年在生长高峰期,骨骼的生长速度较快,X线检查结果对于判断是否为骨性地包天以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成年人的骨骼已经基本定型,X线检查可以明确骨性畸形的程度,为正畸或正颌手术提供准确的依据。
2.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性地包天病例,CT检查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三维图像。它能够清晰显示上下颌骨的细微结构,如骨皮质的厚度、骨髓腔的情况等。对于有颌面部外伤史的患者,CT检查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骨折愈合不良导致的骨性地包天。同时,CT检查还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骨骼病变,如骨肿瘤等,这些病变也可能导致骨性地包天的表现。但CT检查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对于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三、模型分析判断
制取患者的牙齿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牙齿的排列情况、上下牙弓的形态和大小关系。骨性地包天患者的模型上,下牙弓通常比上牙弓大,且下牙弓的位置明显靠前。模型分析还可以观察牙齿的倾斜度、扭转度等情况,对于判断是单纯的牙性反合还是合并骨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儿童的牙齿正处于萌出和替换阶段,模型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牙齿发育过程中的异常,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对于有口腔正畸治疗史的患者,模型分析可以对比治疗前后的牙齿变化,评估治疗效果以及是否存在骨性复发的迹象。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疑似骨性地包天的情况,应尽早就诊。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面部外观和咬合情况,避免孩子养成不良的口腔习惯。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严格控制辐射剂量。如果需要进行治疗,尽量选择非手术的早期干预方法,如活动矫治器等,以减少对孩子心理和生理的影响。
2.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处于特殊状态,不建议进行有辐射的影像学检查。如果在孕期发现有骨性地包天的迹象,应咨询医生,待分娩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同时,孕妇在孕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避免因口腔问题加重地包天的症状。
3.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种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进行骨性地包天的诊断和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其身体状况。对于一些身体条件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老年人,治疗方案应侧重于改善咬合功能和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