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活检慢性宫颈炎鳞状上皮增生怎么回事
宫颈活检慢性宫颈炎鳞状上皮增生,指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在炎症等因素作用下细胞数量与层次增加,属机体对炎症的修复反应但过度增生有风险。其病因包括病原体感染、机械性刺激或损伤、阴道菌群失调。临床表现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性交后出血、腰腹部酸痛。诊断依靠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治疗分药物、物理、手术治疗。特殊人群中,孕妇处理需谨慎,多以观察为主,症状严重时经评估后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绝经后女性除治疗病变外,还可能需补充雌激素,且要定期筛查宫颈癌。
一、宫颈活检慢性宫颈炎鳞状上皮增生的含义
慢性宫颈炎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多由急性宫颈炎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转变而来。宫颈活检提示鳞状上皮增生,指的是宫颈表面的鳞状上皮细胞在长期炎症刺激等因素作用下,出现细胞数量增多、层次增加的一种病理改变。这种增生属于机体对炎症的一种修复反应,但过度增生可能存在一定健康风险。
二、引发宫颈活检慢性宫颈炎鳞状上皮增生的原因
1.病原体感染:多种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单纯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HPV)等感染宫颈,长期刺激可导致慢性炎症及鳞状上皮增生。其中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关系密切,长期存在时会干扰细胞周期调控,促使鳞状上皮异常增生。
2.机械性刺激或损伤:分娩、流产、手术操作等造成宫颈损伤,宫颈局部防御能力下降,病原体易侵入,引发慢性炎症,进而刺激鳞状上皮增生。例如多次人工流产,使宫颈组织反复受损,增加了慢性宫颈炎及鳞状上皮增生的发生几率。
3.阴道菌群失调:正常阴道内存在多种微生物,相互制约形成生态平衡。当某些因素如频繁阴道冲洗、长期使用抗生素等破坏阴道微生态,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大量繁殖,可引发阴道炎,炎症蔓延至宫颈,导致慢性宫颈炎和鳞状上皮增生。
三、宫颈活检慢性宫颈炎鳞状上皮增生的临床表现
1.阴道分泌物增多:可为黏液脓性,颜色可发黄,质地较黏稠,有时还伴有异味。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
2.性交后出血:部分患者在性生活后可能出现少量阴道出血,这是因为增生的鳞状上皮组织相对脆弱,性交过程中的摩擦易导致局部破损出血。
3.腰腹部酸痛:炎症刺激宫颈周围组织,可引起腰骶部疼痛,尤其在月经期、性交后或劳累后加重,还可能伴有下腹部坠胀感。
四、宫颈活检慢性宫颈炎鳞状上皮增生的诊断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宫颈形态、颜色、有无充血、肥大等改变。慢性宫颈炎患者宫颈外观可呈糜烂样改变、宫颈息肉、宫颈肥大等。鳞状上皮增生严重时,宫颈表面可能呈现粗糙不平。
2.宫颈细胞学检查:如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能发现宫颈细胞是否存在异常,是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方法之一。慢性宫颈炎鳞状上皮增生时,TCT结果可能提示炎症改变,有时也可见到鳞状上皮细胞增生表现,但不能确诊病变性质。
3.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了解是否存在HPV感染及具体型别。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与宫颈病变相关,若检测结果为高危型HPV阳性,需进一步评估。
4.阴道镜检查:在宫颈表面涂抹醋酸或碘溶液后,利用阴道镜放大观察宫颈上皮及血管形态,发现可疑病变部位,可提高活检准确性。
5.宫颈活检:这是确诊慢性宫颈炎鳞状上皮增生的金标准。在阴道镜指引下,取宫颈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及程度。
五、宫颈活检慢性宫颈炎鳞状上皮增生的治疗
1.药物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病原体明确的患者。针对不同病原体选择相应药物,如针对沙眼衣原体或淋病奈瑟菌感染,常用抗生素治疗。对于合并阴道炎症者,需同时治疗阴道炎以改善阴道微环境。
2.物理治疗:包括激光、冷冻、微波等方法。通过破坏增生的鳞状上皮组织,使其坏死、脱落,新生的鳞状上皮重新覆盖宫颈表面,达到治疗目的。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变较为严重的患者。但治疗前需排除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3.手术治疗:对于宫颈息肉等增生性病变,可通过手术摘除。若鳞状上皮增生严重,累及范围广,且存在癌前病变可能,必要时需行宫颈锥切术,切除病变组织并进一步明确诊断。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期发现宫颈活检慢性宫颈炎鳞状上皮增生,处理需谨慎。因孕期用药和物理治疗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若无明显症状,一般不急于治疗,以观察为主。但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定期产检,评估对妊娠的影响。若症状严重,可能导致胎膜早破、早产等风险,需在医生严格评估后,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式。
2.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宫颈组织萎缩,抵抗力降低,慢性宫颈炎及鳞状上皮增生可能加重。治疗时除针对病变本身,还需考虑补充雌激素以改善阴道及宫颈局部环境,但使用雌激素需严格评估利弊,排除相关禁忌证。同时,绝经后女性患宫颈癌风险增加,即使已绝经,也应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