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宫腔粘连
宫腔粘连又称Asherman综合征,是因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致宫腔部分或全部闭塞的疾病。其病因包括宫腔操作史、感染因素及其他因素如子宫先天发育异常等。临床表现有月经异常、腹痛、不孕与反复流产等。诊断方法有超声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宫腔镜检查是“金标准”。治疗方法主要为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也有药物治疗及中医等其他治疗。不同人群有特殊情况和注意事项,年轻未生育女性治疗注重保护子宫内膜以利受孕,老年女性无症状可观察,有异常需及时就医,同时各年龄段女性都应保持良好生活方式,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必要宫腔操作等。
一、宫腔粘连的定义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adhesions,IUA),又称Asherman综合征,是指因各种因素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使宫腔部分或全部闭塞,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正常情况下,子宫腔的前后壁内膜是相互接触但又保持分离状态的,这依赖于完整的子宫内膜功能层。当内膜基底层受损后,子宫肌壁相互粘连,破坏了宫腔的正常形态和容积。
二、宫腔粘连的病因
1.宫腔操作史:这是引起宫腔粘连最常见的原因。如人工流产术、清宫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纵隔切除术等。在这些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多次人工流产、刮宫过度等会增加宫腔粘连的发生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经历过2次及以上人工流产的女性,宫腔粘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进行过人工流产的女性。
2.感染因素:子宫内膜炎,尤其是结核性子宫内膜炎、慢性盆腔炎等感染,会引起子宫内膜的炎症反应,破坏子宫内膜组织,进而导致粘连。结核杆菌感染子宫内膜后,会造成内膜的干酪样坏死、溃疡形成,修复过程中易出现粘连。
3.其他因素:子宫先天发育异常、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他莫昔芬等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的药物)、放射治疗等也可能与宫腔粘连的发生有关。
三、宫腔粘连的临床表现
1.月经异常:月经量减少是宫腔粘连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者可出现闭经。这是因为粘连导致宫腔容积减小,子宫内膜面积减少,从而使月经量相应减少。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
2.腹痛:一般表现为周期性腹痛,多发生于人工流产或刮宫术后一个月左右。这是由于宫腔粘连导致经血流出不畅,宫腔内压力增加,刺激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疼痛较轻,有的则较为剧烈,甚至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3.不孕与反复流产:宫腔粘连会破坏宫腔的正常形态和环境,影响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导致女性不孕。即使怀孕,也容易发生反复流产、早产、胎盘植入等并发症。据统计,宫腔粘连患者不孕的发生率可高达40%60%。
四、宫腔粘连的诊断方法
1.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是常用的初步检查方法。可以观察到宫腔内的情况,如有无粘连、粘连的部位和程度等。典型的超声表现为宫腔线中断、内膜连续性欠佳等。但超声检查对于轻度宫腔粘连的诊断准确性相对较低。
2.子宫输卵管造影(HSG):通过向子宫腔内注入造影剂,然后利用X线观察子宫腔的形态和输卵管的通畅情况。若存在宫腔粘连,造影剂在宫腔内的充盈会出现缺损或不规则表现。但该检查不能直接观察到粘连的具体形态和性质。
3.宫腔镜检查:这是诊断宫腔粘连的“金标准”。宫腔镜可以直接观察宫腔内的情况,清晰地看到粘连的部位、范围、程度以及粘连的类型(如膜性粘连、肌性粘连、结缔组织性粘连等),同时还可以在检查的同时进行治疗。
五、宫腔粘连的治疗
1.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是目前治疗宫腔粘连的主要方法。通过宫腔镜将粘连组织分离,恢复宫腔的正常形态和容积。术后可放置宫内节育器、球囊导管等,防止再次粘连。同时,给予雌激素等药物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修复。
2.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雌激素类药物,以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如戊酸雌二醇等。还可配合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其他治疗:对于一些病情较轻的患者,也可尝试中医治疗,如中药灌肠、针灸等,可能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粘连松解有一定帮助,但目前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实其确切疗效。
六、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1.年轻未生育女性: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年轻女性,宫腔粘连的治疗尤为重要。在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对子宫内膜损伤小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受孕几率。术后要严格遵医嘱进行复查和后续治疗,同时要注意避孕一段时间,待子宫内膜修复良好后再尝试怀孕。
2.老年女性:老年女性发生宫腔粘连可能与既往的宫腔操作史或慢性炎症有关。若没有明显的症状,一般可定期观察。但如果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病变的可能。
3.生活方式影响及建议: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女性,都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经期卫生,避免感染。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做好避孕措施,减少人工流产的发生。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身体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