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怎么检查
十二指肠溃疡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不同检查方法各有优劣和适用情况,同时针对儿童、老年人、孕妇及患有其他疾病的特殊人群,需综合考虑其耐受性、安全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实验室检查有幽门螺杆菌检测(分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后者适用于初筛、不耐受胃镜者等)、胃酸分泌测定(操作复杂,多用于科研或特殊诊断)、血清胃泌素测定(怀疑胃泌素瘤时检测);影像学检查有X线钡餐检查(简单易行,适用于不能耐受胃镜者)、CT检查(用于怀疑溃疡穿孔等并发症时);内镜检查有胃镜检查(诊断金标准,适用于疑似患者,不能耐受者可选无痛胃镜)、胶囊内镜(适用于不能耐受胃镜者,但不能活检、费用高)。特殊人群中,儿童优先选非侵入性检查,胃镜需专业评估;老年人考虑基础疾病,优先选X线钡餐或非侵入性检测;孕妇避免X线和CT检查,可优先选呼气试验和怀孕中期的胃镜;患有其他疾病者告知病情以便选合适检查,服抗凝药者胃镜前可能需调整用药。
一、实验室检查
1.幽门螺杆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病因,检测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侵入性方法主要是通过胃镜检查取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等,准确性较高。非侵入性方法包括碳13或碳14尿素呼气试验,患者只需口服含标记尿素的试剂后呼气即可检测,无痛、便捷,适用于初筛和治疗后复查。对于年龄较大、不耐受胃镜检查的患者,非侵入性方法更为合适。有消化不良病史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2.胃酸分泌测定:胃酸分泌过多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制之一。通过五肽胃泌素刺激法测定基础胃酸分泌量(BAO)和最大胃酸分泌量(MAO)。一般来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BAO和MAO常高于正常人。但该检查操作相对复杂,对患者的耐受性有一定要求,通常不作为常规检查,多用于科研或特殊情况的诊断。
3.血清胃泌素测定:怀疑有胃泌素瘤时需要检测血清胃泌素水平。胃泌素瘤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同时伴有胃酸分泌过多和难治性溃疡。对于有反复发生的十二指肠溃疡、溃疡部位不典型或伴有腹泻等症状的患者,应考虑检测血清胃泌素。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钡餐检查:患者口服硫酸钡造影剂后,通过X线观察胃和十二指肠的形态、轮廓和蠕动情况。龛影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包括球部变形、激惹征等。该检查简单易行,患者痛苦较小,但对浅表溃疡的诊断准确性不如胃镜检查。对于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患者,如患有严重心肺疾病、精神疾病不能配合的患者,可选择X线钡餐检查。
2.CT检查:一般不作为十二指肠溃疡的首选检查方法,但在怀疑有溃疡穿孔、周围组织脓肿等并发症时,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对于有剧烈腹痛、腹部压痛明显等症状,怀疑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进行CT检查。
三、内镜检查
1.胃镜检查:是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的金标准。胃镜可以直接观察十二指肠黏膜的病变情况,确定溃疡的部位、大小、形态和数目,同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对于有消化不良症状、上腹部疼痛、黑便等疑似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应首选胃镜检查。但胃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检查,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适,如恶心、呕吐等。对于老年患者、儿童患者和精神紧张的患者,可选择无痛胃镜检查。
2.胶囊内镜:患者吞服胶囊内镜后,胶囊在胃肠道内拍摄图像并传输到体外记录仪,医生可以通过分析图像了解胃肠道的情况。胶囊内镜对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但它不能进行活检,对微小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有限,且费用相对较高。
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可能不典型,检查时应充分考虑儿童的耐受性和配合程度。尽量选择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如幽门螺杆菌的呼气试验。如需进行胃镜检查,应在专业儿科医生和麻醉医生的评估和操作下进行,确保检查安全。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做好安抚工作。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在进行检查前应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对于心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老年人,可优先选择X线钡餐检查或幽门螺杆菌的非侵入性检测。在检查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检查后注意休息和护理。
3.孕妇:孕妇在进行检查时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一般不建议进行X线钡餐检查和CT检查,以免射线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可优先选择幽门螺杆菌的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但胃镜检查应在怀孕中期进行,且操作要轻柔,避免刺激子宫引起宫缩。同时,要与妇产科医生密切沟通,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4.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如患有严重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在进行检查前应告知医生病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对于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前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以减少出血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