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性阴炎什么原因造成
念珠菌性阴炎的成因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如下:成因方面,一是自身抵抗力下降,如生理周期(月经期、妊娠期激素变化)、疾病(糖尿病、免疫缺陷病、长期用免疫抑制剂)、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熬夜、过度劳累、缺乏锻炼)影响;二是阴道局部环境改变,像频繁冲洗阴道、穿紧身化纤内裤、使用不规范卫生用品;三是性传播,性伴侣携带念珠菌或有不安全性行为;四是其他因素,长期用抗生素抑制有益菌致阴道自净能力下降,接触被污染物品。特殊人群中,孕妇因孕期激素变化易患病,要注意卫生,勿自行用药;糖尿病患者需控血糖,出现症状告知病史;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易感染,清洗注意水温,就医告知用药情况。
一、自身抵抗力下降
1.生理周期影响:女性在月经期、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较大变化。以妊娠期为例,孕妇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明显升高,阴道上皮细胞中的糖原含量增多,在阴道杆菌的作用下分解为乳酸,使阴道的酸度增高,这种酸性环境适宜念珠菌的生长。而月经期时,女性身体较为虚弱,抵抗力下降,念珠菌就容易大量繁殖引发炎症。
2.疾病因素:当女性患有糖尿病时,血糖水平升高,阴道内糖原含量随之增加,同样使得阴道酸度增高,为念珠菌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此外,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性疾病,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受损,无法有效抵御念珠菌等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增加念珠菌性阴炎的发病风险。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如器官移植后需服用免疫抑制剂来预防排异反应的患者,其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也易患念珠菌性阴炎。
3.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过度劳累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影响免疫系统的修复和更新。缺乏锻炼则会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无法及时识别和清除念珠菌等病原体,进而增加患病几率。
二、阴道局部环境改变
1.频繁冲洗阴道:正常情况下,阴道内存在多种微生物,它们相互制约,维持着阴道的微生态平衡。而频繁使用洗液冲洗阴道,会破坏这种平衡,尤其是一些碱性洗液,会改变阴道原本的酸性环境,使得念珠菌更容易滋生。此外,冲洗还可能将外界的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带入阴道,增加感染风险。
2.紧身化纤内裤:此类内裤透气性差,会使阴道局部温度和湿度升高,这种温热潮湿的环境非常适合念珠菌的生长。同时,紧身的设计会对阴道产生一定的摩擦和压迫,影响局部血液循环,降低阴道的抵抗力,也为念珠菌感染创造了条件。
3.卫生用品不规范: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卫生巾、护垫等卫生用品,可能含有大量的细菌、真菌等病原体,直接接触阴道后容易引发感染。而且部分卫生用品透气性不佳,与紧身化纤内裤类似,会营造利于念珠菌生长的环境。此外,长期不更换卫生用品,分泌物在局部积聚,也会为念珠菌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促使其大量繁殖。
三、性传播
1.性伴侣携带念珠菌:男性若感染了念珠菌,在生殖器部位可能存在念珠菌寄生。性生活过程中,念珠菌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给女性,引发念珠菌性阴炎。男性感染念珠菌后,可能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但却成为了重要的传染源。
2.不安全性行为:多个性伴侣会增加接触到携带念珠菌人群的机会,从而加大感染风险。此外,不使用安全套进行性行为,也会使念珠菌更容易在性伴侣之间传播。
四、其他因素
1.长期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在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也会抑制阴道内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乳酸杆菌对维持阴道的酸性环境和微生态平衡起着关键作用,其数量减少后,阴道的自净能力下降,念珠菌就可能趁机大量繁殖,引发炎症。
2.接触感染源:如在公共浴室、游泳池、酒店等场所,若接触到被念珠菌污染的物品,如浴巾、马桶圈等,就有可能感染念珠菌,进而引发念珠菌性阴炎。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孕妇:孕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本身就易患念珠菌性阴炎。孕妇应更加注意个人卫生,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纯棉、宽松的内裤,勤换洗。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液清洗阴道。若出现阴道瘙痒、白带异常等症状,不要自行用药,应及时就医,因为一些治疗念珠菌性阴炎的药物可能对胎儿有潜在影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安全用药。
2.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血糖的稳定有助于减少念珠菌性阴炎的发病风险。日常除了注意个人卫生外,要密切监测血糖,按照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和运动,规范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若出现阴道不适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自己的糖尿病病史,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血糖的药物。
3.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更容易感染念珠菌。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营养,适当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外阴清洁,但清洗时水温不宜过高,避免损伤外阴皮肤。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于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在治疗念珠菌性阴炎时,要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防止药物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