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查肠胃病
肠胃病的评估与检查包括多方面内容。初步评估涵盖病史采集,如询问症状、饮食、生活方式、既往病史等,以及对腹部重点检查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粪便常规、粪便潜血试验和幽门螺杆菌检测;影像学检查包括能观察肠道梗阻等情况的X线检查、显示腹部脏器病变的CT检查和对软组织分辨能力强的MRI检查;内镜检查包括可诊断食管等疾病的胃镜检查、用于结直肠疾病诊断的结肠镜检查以及观察小肠情况的小肠镜检查;同时针对儿童、老年人、孕妇和患有基础疾病者等特殊人群,检查时需考虑其特点并采取相应注意事项。
一、肠胃病的初步评估
1.病史采集: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如腹痛的具体部位、性质(隐痛、胀痛、绞痛等)、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是否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其他症状。了解患者的饮食情况,包括是否常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有无食物过敏史。询问患者的生活方式,如是否有吸烟、饮酒习惯,作息是否规律,精神压力状况等。了解既往病史,是否曾患过肠胃病,家族中是否有肠胃病遗传史。
2.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腹部。通过触诊检查腹部是否有压痛、反跳痛、肿块等异常情况;听诊肠鸣音是否正常。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如白细胞升高可能提示有炎症存在。
2.粪便常规:检查粪便的外观、性状、颜色,以及是否有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可帮助诊断肠道感染、寄生虫病、消化道出血等。
3.粪便潜血试验:检测粪便中是否有微量血液,有助于发现早期的消化道出血,对筛查胃肠道肿瘤有重要意义。
4.幽门螺杆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多种肠胃病密切相关。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患者口服含有标记尿素的试剂后,检测呼出气体中尿素的分解产物,操作简便、无创;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幽门螺杆菌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过,但不能区分是现症感染还是既往感染;胃镜检查时也可同时取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或病理检查来明确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腹部平片:可观察肠道是否有梗阻、穿孔等情况,对于判断肠梗阻的部位和程度有一定帮助。
钡餐造影:患者口服含有硫酸钡的造影剂后,通过X线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的形态、结构和蠕动情况,可发现溃疡、肿瘤、食管静脉曲张等病变。
2.CT检查:能清晰显示腹部脏器的形态、结构,对于发现胃肠道肿瘤、炎症性病变、腹部占位性病变等有重要价值。增强CT还可通过注射造影剂,更清楚地显示病变的血供情况,有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
3.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强,对于某些胃肠道肿瘤的分期、判断是否有周围组织侵犯和转移等有一定优势,但检查费用相对较高,检查时间较长。
四、内镜检查
1.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疾病的常用方法。通过口腔插入胃镜,可直接观察这些部位的黏膜情况,发现溃疡、炎症、肿瘤等病变,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的性质。对于一些早期胃癌、食管癌,胃镜检查结合病理诊断是确诊的金标准。对于年龄较大、有心肺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检查前需要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检查安全。
2.结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直肠、结肠和盲肠的内部情况,用于诊断结直肠疾病,如结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等。检查前需要进行肠道准备,清洁肠道,以保证检查视野清晰。对于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肠道急性炎症等情况的患者,不适合进行结肠镜检查。
3.小肠镜检查:包括双气囊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可直接观察小肠黏膜病变,并可取组织活检,但操作相对复杂,患者痛苦较大。胶囊内镜是患者吞下一个带有摄像头的胶囊,胶囊在胃肠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通过接收装置观察小肠情况,该检查无创、患者痛苦小,但不能取组织活检,对于发现的病变不能进行进一步治疗。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肠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进行检查时需要特别注意。如在进行X线检查时,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进行内镜检查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以确保检查顺利进行。在询问病史时,需要家长详细描述孩子的饮食、排便习惯等情况。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等。在进行检查前,需要全面评估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如在进行胃镜、结肠镜检查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耐受性,必要时在检查过程中进行心电监护。
3.孕妇:孕妇在进行检查时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一般来说,应尽量避免在孕期进行X线、CT等有辐射的检查。如需进行内镜检查,要在医生的评估下谨慎进行,确保检查对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4.患有基础疾病者:如患有心脏病、肝病、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进行检查前需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病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检查方案。例如,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进行CT增强检查时,需要谨慎使用造影剂,以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