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怎么治疗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针对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一般治疗涵盖饮食调整(规律进食、营养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等)、生活方式改变(避免精神紧张、保证睡眠、适度运动等)以及去除病因(避免损伤胃黏膜药物、治疗慢性感染病灶);药物治疗有抑酸药、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促胃肠动力药和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不同药物适用情况不同,且不同人群使用时各有注意事项;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在治疗时需分别考虑身体机能、生长发育、胎儿或婴儿影响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谨慎用药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一般治疗
1.饮食调整
饮食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至关重要。规律进食,定时定量,避免过饥过饱,尽量做到少食多餐,以减轻胃部负担。食物选择上,应注重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咖啡、浓茶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炎症。此外,戒烟戒酒也非常必要,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损害胃黏膜,影响胃的正常功能。对于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应更加细软易消化;儿童则要注意避免挑食,保证营养全面。
2.生活方式改变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胃炎的恢复。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导致胃酸分泌失调,加重胃炎症状。建议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这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但运动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对于上班族,要注意工作与休息的平衡,避免长时间久坐;而对于体力劳动者,要注意避免过度体力消耗。
3.去除病因
尽量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如果因病情需要必须服用这类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同时服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对于有口腔、鼻腔、咽部慢性感染病灶的患者,应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因为这些部位的细菌或病毒可能会蔓延至胃部,加重胃炎。
二、药物治疗
1.抑酸药
当患者胃酸分泌过多,出现反酸、烧心等症状时,可使用抑酸药。常见的抑酸药有质子泵抑制剂和H?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抑酸作用强且持久;H?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缓解症状。老年人使用抑酸药时,要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肝肾功能可能有所下降;儿童使用则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
2.抗酸药
抗酸药可以中和胃酸,迅速缓解胃痛、反酸等症状。常用的抗酸药有铝碳酸镁、氢氧化铝等。这类药物起效快,但作用时间相对较短。
3.胃黏膜保护剂
胃黏膜保护剂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胃酸、胃蛋白酶等对胃黏膜的进一步损伤,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常用药物有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等。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时需格外谨慎,应在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使用。
4.促胃肠动力药
对于出现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动力不足症状的患者,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儿童使用促胃肠动力药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严格控制剂量。
5.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
如果慢性浅表性胃炎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通常需要进行根除治疗。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是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使用,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等抗生素与质子泵抑制剂、铋剂联合组成的四联疗法。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确保疗程足够,以提高根除率。对于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阿莫西林,可选择其他合适的抗生素。
三、特殊人群提示
1.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胃肠功能较弱,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时,药物剂量应适当调整,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的药物。同时,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定期进行肝肾功能检查。在饮食上,要更加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2.儿童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用药要谨慎。尽量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如需使用药物,要严格按照儿童的年龄、体重计算剂量,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同时,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用药反应和症状变化。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尽量采用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如果必须使用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或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4.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
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选择药物时,应告知医生自己的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的不稳定也可能影响胃炎的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