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反流性胃炎的症状是什么
食管反流性胃炎症状多样,典型症状有烧心和反流、胸痛、吞咽困难、吞咽疼痛;食管外症状包括咽喉炎、慢性咳嗽、哮喘、牙蚀症等。不同人群症状特点有别,老年人症状不典型,儿童婴幼儿与年长儿表现不同,孕妇多有烧心反流且孕晚期加重。生活方式如饮食、体重、体位、吸烟饮酒等会影响症状,应避免高脂食物、减轻体重、抬高床头、戒烟限酒。病史方面,有消化系统、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史的患者,在病情及诊断治疗上各有特点和注意事项。
一、典型症状
1.烧心和反流: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咽部或口腔的感觉,含酸味或仅为酸水时称反酸。这两种症状多在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部分患者烧心和反流症状可在夜间入睡时发生。烧心和反流是食管反流性胃炎最常见且典型的症状。
2.胸痛:由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疼痛发生在胸骨后。严重时可为剧烈刺痛,可放射到后背、胸部、肩部、颈部、耳后,有时酷似心绞痛,可伴有或不伴有烧心和反流。对于有胸痛症状的患者,需要注意与心源性胸痛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非心源性胸痛进行鉴别。
3.吞咽困难:部分患者有吞咽困难,可能是由于食管痉挛或功能紊乱所致,呈间歇性,进食固体或液体食物均可发生。少数患者因食管狭窄而造成吞咽困难,此时吞咽困难可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
4.吞咽疼痛:由酸性反流物刺激食管上皮下的感觉神经末梢所引起。疼痛发生在吞咽时,严重者在非吞咽时也可出现疼痛。
二、食管外症状
1.咽喉炎:反流物刺激咽喉部可引起咽喉炎,出现声音嘶哑、咽部不适或异物感。患者常清嗓,严重时可出现慢性咳嗽、喉部堵塞感。
2.慢性咳嗽: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下神经末梢,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支气管痉挛,从而导致咳嗽。这种咳嗽多为慢性,无季节性,常在夜间或平卧时发作,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痰。
3.哮喘:部分患者以哮喘为首发或主要表现。哮喘的发作可能与反流物吸入气道,刺激支气管黏膜引起炎症和痉挛有关。这种哮喘对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欠佳。
4.牙蚀症:反流的胃酸长期侵蚀牙齿,可导致牙釉质破坏,引起牙蚀症,患者可出现牙齿敏感、疼痛等症状。
三、不同人群症状特点及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退,更容易出现食管反流性胃炎。他们的症状可能不典型,烧心和反流症状可能较轻,而以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较为突出。由于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出现胸痛症状时,需要更加谨慎地与心源性胸痛进行鉴别。同时,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功能下降,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2.儿童:儿童食管反流性胃炎的症状与成人有所不同。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反复呕吐、溢奶、拒食、生长发育迟缓等。年长儿童可出现烧心、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等类似成人的症状。对于儿童患者,应注意调整饮食习惯,避免过饱饮食,睡前不宜进食。在治疗时,应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方法,如调整体位、饮食调整等,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3.孕妇:孕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子宫增大压迫胃部,容易诱发食管反流性胃炎。孕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烧心、反流等,症状可能在孕晚期加重。孕妇在治疗时应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可通过调整饮食、少量多餐、避免餐后立即平卧等方式缓解症状。
四、生活方式对症状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饮食:高脂肪、巧克力、咖啡、浓茶等食物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加重反流症状。患者应避免食用这些食物,减少每餐食量,避免过饱。同时,应避免睡前3小时内进食,以减少夜间反流的发生。
2.体重:肥胖会增加腹压,导致食管下括约肌松弛,从而加重反流。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减轻体重,有助于缓解症状。
3.体位:平卧位时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容易发生反流。患者在睡觉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cm,以减少夜间反流。白天进餐后不宜立即卧床,应保持直立位或散步一段时间。
4.吸烟和饮酒:吸烟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削弱食管清除酸的能力,增加胃酸分泌。饮酒可刺激胃酸分泌,同时也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患者应戒烟限酒,以减轻症状。
五、病史相关影响
1.既往消化系统疾病史: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病史的患者,胃黏膜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更容易发生食管反流性胃炎,且症状可能更为严重。对于这类患者,在治疗食管反流性胃炎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原发病的治疗,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2.心血管疾病史: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当出现胸痛症状时,需要特别注意与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进行鉴别。因为食管反流性胃炎的胸痛症状有时与心绞痛相似,容易造成误诊。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
3.呼吸系统疾病史: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食管反流性胃炎可能会加重呼吸系统症状。反流物刺激气道可诱发或加重咳嗽、哮喘等症状。对于这类患者,在治疗食管反流性胃炎的同时,也需要积极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