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便血的溃疡性结肠炎是什么病
溃疡性结肠炎是病因未明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多在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便血是常见症状,因炎症刺激使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其症状有消化系统(腹泻、腹痛等)、全身(发热、消瘦等)及肠外表现,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诊断方法有结肠镜、粪便、血液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药物(氨基水杨酸制剂等)和手术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孕妇需特殊关注,预防和管理要从饮食调整、心理调节、定期复查、避免感染等方面入手。
一、溃疡性结肠炎的定义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至遍及整个结肠。该病可导致肠道黏膜出现溃疡、出血等病变,便血是其常见症状之一。
二、导致便血的机制
当溃疡性结肠炎发作时,炎症因子持续刺激肠道黏膜,使黏膜发生充血、水肿。随着病情进展,黏膜层逐渐出现糜烂、溃疡。肠道内的血管在炎症的侵蚀下变得脆弱易破,血液便会渗出到肠腔中,随粪便排出体外,从而形成便血。便血的程度和表现形式与肠道病变的范围、严重程度有关,可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便后滴血,严重时可为黏液脓血便。
三、症状表现
1.消化系统症状:除便血外,患者还常伴有腹泻,轻者每日排便23次,重者可达数十次,粪便多为糊状,混有黏液、脓血。此外,还会出现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阵痛,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部分患者可能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2.全身症状:病情较重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可出现发热、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全身症状。
3.肠外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巩膜外层炎、前葡萄膜炎、口腔复发性溃疡等肠外表现,这些症状可在结肠炎控制后缓解或恢复。
四、影响因素
1.年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起病较急,病情发展可能较快,对生长发育可能产生一定影响。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可能性增加,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身体状况。
2.性别:目前研究未发现性别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有明显影响,但女性患者在孕期病情可能会发生变化,且孕期用药需要谨慎,以免影响胎儿发育。
3.生活方式:长期吸烟、大量饮酒、精神压力过大、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如长期食用辛辣、油腻食物)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4.病史: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患溃疡性结肠炎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此外,既往有肠道感染病史的患者,肠道黏膜的免疫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更容易发生溃疡性结肠炎。
五、诊断方法
1.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病变情况,确定病变的范围、程度,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2.粪便检查:包括常规检查和培养,可排除感染性肠炎。粪便中可见红细胞、白细胞、黏液等,培养结果通常无病原体生长。
3.血液检查:可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等指标。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是否有贫血;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常提示肠道炎症处于活动期。
4.影像学检查:如X线钡剂灌肠、CT结肠成像等,可辅助观察肠道的形态和结构,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六、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氨基水杨酸制剂适用于轻、中度患者的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中、重度患者的急性发作期;免疫抑制剂可用于对激素依赖或无效的患者。
2.手术治疗:对于经内科治疗无效、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大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等)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全结肠切除加回肠造瘘术、结直肠切除加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等。
七、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患者: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患病后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带孩子复查。在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疏导,避免因疾病导致心理问题。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评估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此外,老年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
3.孕妇患者:孕期患溃疡性结肠炎需要特别谨慎。在病情发作时,应及时就医,与医生充分沟通,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孕期要加强营养支持,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的生长情况,定期进行产检。
八、预防和管理
1.饮食调整: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
2.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
3.定期复查: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4.避免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肠道感染,如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