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术后应该怎么功能康复锻炼
这是一份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锻炼方案,分早期(术后12周)、中期(术后26周)、后期(术后6周3个月)三个阶段,早期通过活动足趾、腿部肌肉等长收缩及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防止肌肉萎缩;中期进行膝关节屈伸、踝关节背伸和跖屈、直腿抬高练习以恢复关节功能和增强肌肉力量;后期开展站立、行走、上下楼梯练习提升行动能力。此外,针对儿童、老年人、孕妇及患有其他疾病的特殊人群,分别给出康复锻炼时的注意事项。
一、早期阶段(术后12周)
1.活动足趾:用力、缓慢、尽可能大范围地活动足趾,包括背伸和跖屈动作。每天进行34组,每组1015次。此活动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轻肿胀,防止肌肉萎缩,适用于所有年龄段和性别的患者。对于老年患者,活动幅度可适当减小,避免过度用力;有糖尿病史的患者,需密切观察足趾皮肤状况,防止因血液循环改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皮肤损伤。
2.腿部肌肉等长收缩:在不活动关节的情况下,主动收缩腿部肌肉,如股四头肌(大腿前方肌肉)和小腿三头肌(小腿后方肌肉)。每次收缩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天34组,每组1015次。等长收缩可增强肌肉力量,维持肌肉的正常代谢,对防止肌肉萎缩有重要作用。肥胖患者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坚持来完成此锻炼;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收缩肌肉时不要憋气,以免引起血压波动。
3.抬高患肢:在休息时,将患肢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可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一般抬高1530度,可使用枕头或垫子支撑。此方法适用于所有患者,尤其对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更应注意抬高患肢的时间和角度,以缓解下肢静脉压力。
二、中期阶段(术后26周)
1.膝关节屈伸练习: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可先在床面上进行被动屈伸,借助他人或辅助器械帮助膝关节活动。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好转,过渡到主动屈伸。每天进行34组,每组1015次。对于年轻患者,恢复能力较强,可适当增加练习的强度和频率;而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动作缓慢、轻柔,避免造成关节损伤。有膝关节既往病史的患者,在练习过程中如出现疼痛或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2.踝关节背伸和跖屈练习:主动进行踝关节的背伸(脚尖向上勾)和跖屈(脚尖向下踩)动作,范围逐渐增大。每天34组,每组1015次。踝关节的活动有助于恢复下肢的正常功能和关节灵活性。孕妇在进行此练习时,要注意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避免摔倒;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的患者,在练习过程中要保持腰部的正确姿势,防止腰部疼痛加重。
3.直腿抬高练习:平躺在床上,伸直膝关节,缓慢抬起下肢,离床面约1520厘米,保持510秒后放下。每天进行34组,每组1015次。直腿抬高练习可增强大腿肌肉力量,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体重过重的患者进行此练习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可先从较小的幅度和较低的次数开始,逐渐增加;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心率和呼吸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
三、后期阶段(术后6周3个月)
1.站立练习: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开始进行站立练习。先在有人搀扶或借助拐杖等辅助器械的情况下站立,逐渐增加站立的时间和稳定性。站立时要保持身体平衡,双脚与肩同宽。每天进行34次,每次站立时间从几分钟逐渐增加到1015分钟。对于儿童患者,站立练习时要有家长或监护人全程陪同,确保安全;有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站立时要注意避免摔倒,可适当增加辅助支撑的力度。
2.行走练习:在站立稳定后,开始进行行走练习。从借助拐杖或助行器行走,逐渐过渡到独立行走。行走时要注意步伐均匀、缓慢,避免匆忙或剧烈运动。每天行走的距离和时间根据个人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对于女性患者,穿着合适的鞋子进行行走练习非常重要,避免穿高跟鞋;有脑血管病史的患者,在行走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自身的头晕、乏力等症状,如有不适及时停止。
3.上下楼梯练习:当行走能力进一步提高后,可以开始进行上下楼梯练习。先从借助扶手上下楼梯开始,逐渐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上楼梯时,先将健侧脚迈上台阶,然后患侧脚跟上;下楼梯时,先将患侧脚迈下台阶,然后健侧脚跟上。每天进行23组,每组上下楼梯35次。对于老年人,上下楼梯练习要格外小心,最好有家人陪同;有膝关节韧带损伤病史的患者,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膝关节,避免过度屈伸。
四、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骨骼生长发育较快,但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在康复锻炼过程中,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反应和情绪,避免强迫孩子进行过度的锻炼。同时,要注意孩子的营养摄入,保证足够的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促进骨骼愈合。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在康复锻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动作要缓慢、轻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再次受伤。同时,要注意预防跌倒,保持居住环境的安全。
3.孕妇:孕妇在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锻炼时,要特别注意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避免因重心改变而摔倒。在进行锻炼前,最好咨询妇产科医生的意见,确保锻炼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
4.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在康复锻炼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的病情变化,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和强度。同时,要注意药物治疗与康复锻炼的相互影响,如有疑问及时与医生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