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怎么回事
盆腔积液指盆腔内存在液体,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因月经期经血逆流或排卵期卵泡液积聚形成,积液少,多在13cm内,可自行吸收,无需处理。病理性原因多样,盆腔炎性疾病由病原体感染致渗出,有腹痛等症状;盆腔腹膜结核由结核杆菌感染,伴低热等全身症状;异位妊娠破裂因受精卵宫外着床破裂出血;卵巢黄体破裂多在黄体期因外力等因素致血液流入盆腔;恶性肿瘤如卵巢癌等侵犯腹膜引起渗出。诊断依靠超声、体格、实验室及腹腔镜检查。治疗上,生理性定期复查,病理性针对不同病因,分别采用抗生素、抗结核药物、保守或手术、综合治疗等。特殊人群中,孕妇用药谨慎,注意卫生;儿童及青少年少见,治疗选副作用小药物;老年人警惕肿瘤,兼顾基础疾病与药物相互作用。
一、盆腔积液的定义
盆腔积液是指盆腔内存在液体的一种表现,并非一种疾病,可分为生理性盆腔积液和病理性盆腔积液。盆腔处于腹腔最低位置,当腹腔脏器有渗出液、漏出液或出血时,液体会首先积聚在盆腔,通过超声检查就可发现盆腔积液。
二、生理性盆腔积液
1.形成原因:女性在月经期或排卵期,少量经血逆流至盆腔,或排卵期卵泡破裂,卵泡液积聚在盆腔,都可形成生理性盆腔积液。一般深度多在13cm以内,通常不会引起症状。
2.特点:这种积液量较少,多数情况下可自行吸收,不需要特殊处理。比如正常育龄女性在排卵期进行超声检查,可能就会发现有少量盆腔积液,随着时间推移会自行消失。
三、病理性盆腔积液
1.盆腔炎性疾病:病原体感染盆腔组织,引发炎症,炎症刺激导致渗出,形成盆腔积液。常见症状有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发热、白带异常等。约50%80%的盆腔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盆腔积液。比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感染都可能引发。
2.盆腔腹膜结核:由结核杆菌感染盆腔腹膜引起,除盆腔积液外,常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盆腔积液量可多可少。在结核病高发地区,需警惕这种病因。
3.异位妊娠破裂: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导致着床部位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盆腔形成积液。患者多有停经史,伴有突发的下腹部撕裂样疼痛,病情进展迅速,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约60%80%异位妊娠破裂患者会出现盆腔积液。
4.卵巢黄体破裂:在黄体期,黄体因某些原因破裂,血液流入盆腔形成积液。常发生于月经周期后半期,可有轻微下腹部疼痛,严重时也会出现大量出血,导致休克。多与外力作用、凝血功能异常等有关。
5.恶性肿瘤:如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肿瘤细胞侵犯腹膜,可引起渗出,产生大量盆腔积液。患者除盆腔积液外,可能有腹部包块、腹胀、消瘦等表现。
四、诊断方法
1.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盆腔内有无积液及积液量、范围。经阴道超声对女性盆腔结构显示更清晰,能发现少量积液。
2.体格检查: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可了解子宫、附件有无压痛、增厚等情况,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盆腔炎等疾病。若盆腔有炎症,查体时子宫或附件区多有压痛。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判断有无感染,如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常提示有炎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指标也有助于炎症的判断。对于怀疑盆腔结核的患者,还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检查。怀疑异位妊娠时,需检测血βhCG水平,动态观察其变化,结合超声有助于诊断。
4.腹腔镜检查:对于诊断困难的病例,腹腔镜可直接观察盆腔内情况,如有无粘连、肿物等,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因,但腹腔镜检查为有创操作。
五、治疗
1.生理性盆腔积液:一般无需治疗,定期复查超声,观察积液变化即可。
2.病理性盆腔积液:
针对盆腔炎性疾病: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病情轻重可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常用药物有头孢曲松、甲硝唑等。同时,患者需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盆腔腹膜结核:需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治疗疗程较长,一般需69个月。
异位妊娠破裂或卵巢黄体破裂:若出血少、生命体征平稳,可采取保守治疗,如使用甲氨蝶呤等药物杀胚。若出血量大、出现休克等情况,需立即手术治疗,如输卵管切除术、卵巢修补术等。
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等,采取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措施。手术切除肿瘤病灶,化疗和放疗进一步杀灭肿瘤细胞。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孕妇:孕期发现盆腔积液,若为生理性,一般不用担心,定期产检观察即可。若考虑病理性,如盆腔炎,用药需谨慎,因为很多抗生素可能对胎儿有影响。此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孕周等因素,权衡利弊选择合适药物。孕妇本身抵抗力相对较低,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会阴部清洁,减少感染风险。
2.儿童及青少年:儿童及青少年出现盆腔积液相对少见,若发现需高度重视。首先要详细询问病史,如近期有无外伤、感染等。对于女童,家长要注意其外阴卫生,勤换内裤。由于儿童肝肾功能等尚未发育完全,治疗用药时要严格控制剂量和种类,优先选择副作用小的药物,尽量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较大损害的药物。
3.老年人:老年人出现盆腔积液,要警惕恶性肿瘤可能。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疾病的反应可能不典型,即使盆腔积液量不多,若伴有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也应进一步详细检查。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盆腔积液相关疾病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