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胃胀恶心是怎么回事
胃痛、胃胀和恶心症状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胃部疾病因素(如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胃肿瘤)、饮食因素(暴饮暴食、食用刺激性食物、食物过敏或不耐受)、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其他因素(药物副作用、全身性疾病、怀孕);针对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分别给出了饮食、用药、治疗等方面的温馨提示以应对这些症状。
一、胃部疾病因素
1.胃炎:包括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通常由应激、药物、酒精、创伤和物理因素等引起。如大量饮酒后,酒精会直接刺激胃黏膜,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胃痛、胃胀和恶心症状。慢性胃炎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自身免疫、十二指肠胃反流等因素有关。Hp感染会导致胃黏膜炎症,影响胃的正常功能,使患者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如胃痛、胃胀和恶心。年龄较大者胃黏膜修复能力较弱,患胃炎后症状可能更明显且持续时间更长。长期吸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也易患胃炎。
2.胃溃疡:主要是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形成的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是主要病因。胃溃疡患者的疼痛具有节律性,多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出现,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胀痛、灼痛等,同时伴有胃胀和恶心。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反酸、嗳气等症状。有胃病史的人群,尤其是曾患过胃溃疡的患者,复发风险较高。
3.胃食管反流病: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胃酸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除了有烧心、反流等典型症状外,也可出现胃痛、胃胀和恶心。肥胖人群由于腹压增加,容易导致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增加患病风险。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睡前进食、食用过多高脂肪食物等,也会加重反流症状。
4.胃肿瘤:胃良性肿瘤一般生长缓慢,多数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当肿瘤较大时,会影响胃的排空和消化功能,导致胃胀、胃痛和恶心。胃恶性肿瘤,如胃癌,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中老年人是胃癌的高发人群,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二、饮食因素
1.暴饮暴食:一次性进食过多食物,会使胃过度扩张,胃的蠕动和消化功能受到影响,食物不能及时排空,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发酵产气,导致胃胀、胃痛和恶心。经常暴饮暴食的人群,胃的消化功能会逐渐减弱,更容易出现这些症状。
2.食用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导致胃痛。同时,这些食物难以消化,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会引起胃胀和恶心。年轻人喜欢食用辛辣食物和冷饮,因此因饮食刺激导致胃痛胃胀恶心的情况较为常见。
3.食物过敏或不耐受:某些人对特定食物过敏或不耐受,如乳糖不耐受者,摄入含乳糖的食物后,肠道内缺乏分解乳糖的酶,乳糖在肠道内发酵产气,引起胃肠道不适,出现胃痛、胃胀、恶心、腹泻等症状。儿童和青少年中乳糖不耐受的情况相对较多。
三、精神因素
1.长期精神紧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下,人体的神经系统会调节失衡,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分泌。交感神经兴奋会抑制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引起胃胀、胃痛和恶心。职场人士和学生由于工作、学习压力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现这些症状。
2.情绪波动:突然的情绪变化,如愤怒、悲伤等,也会影响胃肠道的功能。情绪波动会引起胃肠激素分泌紊乱,导致胃痉挛,出现胃痛症状。同时,胃肠蠕动减慢,会引起胃胀和恶心。女性在生理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情绪容易波动,更容易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
四、其他因素
1.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抗肿瘤药等,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引起胃痛、胃胀和恶心。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药物副作用导致胃肠道不适的情况较为常见。
2.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引起的胃轻瘫,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胃肠道的自主神经,导致胃排空延迟,出现胃胀、胃痛和恶心症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胃肠蠕动减慢,也会出现消化不良症状。
3.怀孕:女性在怀孕期间,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尤其是孕激素水平升高,会使胃肠道平滑肌松弛,蠕动减慢,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容易出现胃胀、胃痛和恶心症状。一般在孕早期较为明显,部分孕妇可能会持续整个孕期。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的胃容量较小,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全。饮食上应注意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和食用刺激性食物。如果出现胃痛胃胀恶心症状,应首先调整饮食,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非药物干预无效时,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谨慎用药,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胃黏膜萎缩,消化功能减弱,患胃部疾病的风险较高。应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过多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同时,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服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副作用对胃肠道的影响。如果出现胃痛胃胀恶心症状,不要自行用药,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排除严重疾病的可能。
3.孕妇:孕妇出现胃痛胃胀恶心症状较为常见,但不能随意用药。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如少食多餐、避免食用油腻和刺激性食物,适当运动,如散步等方式缓解症状。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进行治疗。
4.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患者,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血糖、甲状腺激素水平。同时,注意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善,避免因基础疾病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在服用治疗基础疾病的药物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胃肠道情况,避免使用对胃肠道刺激较大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