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拉肚子怎么回事
腹胀、拉肚子的原因多样,主要包括消化系统感染(如诺如、轮状等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阿米巴原虫、贾第虫等寄生虫感染)、饮食因素(食物过敏或不耐受、饮食不节制、食物中毒)、肠道疾病(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肿瘤)以及其他因素(药物副作用、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精神心理因素);同时针对婴幼儿、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给出温馨提示,如婴幼儿易脱水要密切观察,老年人要及时补水排查药副作用,孕妇避免自行用药等。
一、消化系统感染
1.病毒感染: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是常见病原体。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具有高度传染性,常在学校、养老院等人群密集场所暴发。病毒入侵肠道后,会破坏肠黏膜细胞,导致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大量水分和电解质无法被吸收而进入肠腔,引起腹胀、拉肚子。一般病程较短,多在13天自愈。轮状病毒感染常见于婴幼儿,多发生在秋季,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由于婴幼儿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感染后症状可能相对较重,持续时间约38天。
2.细菌感染:食用被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污染的食物或水可引发感染。大肠杆菌感染多与食用未煮熟的肉类、不洁蔬菜水果有关。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刺激肠道蠕动加快,同时影响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腹胀、腹泻。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可在数天内自行缓解,重者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沙门氏菌感染常见于食用了被污染的蛋类、家禽肉类等,除腹胀、拉肚子外,还可能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病程一般为37天。
3.寄生虫感染:阿米巴原虫、贾第虫等寄生虫可寄生于肠道。阿米巴原虫感染多因摄入被包囊污染的食物或水引起,原虫在肠道内繁殖并侵袭肠壁,形成溃疡,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胀、拉肚子,大便可呈果酱样。贾第虫感染在儿童和旅行者中较为常见,它可吸附在肠黏膜表面,影响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症状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二、饮食因素
1.食物过敏或不耐受:对某些食物过敏,如牛奶蛋白过敏,多见于婴幼儿。婴幼儿肠道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牛奶中的蛋白质产生免疫反应,引起肠道炎症,导致腹胀、拉肚子,还可能伴有皮疹、呕吐等症状。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完全消化乳糖。当摄入含乳糖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后,乳糖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腹胀、腹泻。成年人和儿童均可发生,症状轻重与摄入乳糖的量有关。
2.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会使胃肠道负担突然加重,消化液分泌相对不足,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吸收,在肠道内发酵产气,导致腹胀、拉肚子。过多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胃肠道蠕动紊乱,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儿童的胃肠道较为娇嫩,更容易受到饮食不节制的影响。
3.食物中毒:误食有毒食物或被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引发食物中毒。常见的有变质的海鲜、毒蘑菇等。毒素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炎症反应,导致腹胀、拉肚子,常伴有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三、肠道疾病
1.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患者肠道黏膜存在慢性炎症,炎症刺激肠道,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分泌增加,出现腹胀、拉肚子,大便可带有黏液、脓血,病情易反复发作。克罗恩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从口腔到肛门均可发病,病变呈节段性分布。除腹胀、拉肚子外,还可能伴有腹痛、发热、营养不良等症状,治疗较为复杂,病程较长。
2.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其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肠道动力异常、肠道感染等有关。患者肠道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在进食、情绪紧张等因素诱发下,肠道蠕动紊乱,出现腹胀、拉肚子,症状可随情绪、饮食等因素波动。多见于中青年人群,女性略多于男性。
3.肠道肿瘤:如结肠癌、直肠癌等。肿瘤生长会占据肠道空间,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导致腹胀、拉肚子。同时,肿瘤可能会引起肠道黏膜破溃出血,大便中可出现潜血或肉眼可见的血便。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腹痛、腹部肿块、消瘦等症状。老年人患肠道肿瘤的风险相对较高。
四、其他因素
1.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泻药、化疗药物等可能会引起腹胀、拉肚子。抗生素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会破坏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腹胀、拉肚子,这种情况在长期或大量使用抗生素时更为常见。泻药本身就是通过刺激肠道蠕动来达到排便的目的,如果使用不当或过量,容易引起腹胀、腹泻。化疗药物会对胃肠道黏膜产生损伤,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2.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机体新陈代谢,使胃肠蠕动增快,导致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缩短,引起腹胀、拉肚子。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出现糖尿病性肠病,影响肠道的自主神经功能,导致肠道蠕动紊乱,出现腹胀、拉肚子等症状。
3.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精神紧张时,人体会分泌一些激素,这些激素会影响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引起腹胀、拉肚子。这种情况在工作压力大的人群、学生等中较为常见。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婴幼儿:由于其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免疫系统较弱,出现腹胀拉肚子症状后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尿量、皮肤弹性等。若孩子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皮肤干燥等脱水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喂养方面,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对于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可根据情况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的配方奶。避免给婴幼儿随意使用止泻药物,以免掩盖病情。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腹胀拉肚子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同时,老年人对脱水的耐受性较差,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在饮食上,应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由于老年人可能正在服用多种药物,出现腹胀拉肚子症状时要注意排查是否为药物副作用引起,如需调整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胃肠道较为敏感。腹胀拉肚子可能会影响孕妇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而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孕妇出现症状后应避免自行用药,以免药物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饮食上要注意卫生,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