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胰腺炎严重吗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自身消化作用引发的疾病,有轻症和重症之分。轻症多数可康复但不同人群影响有差异,重症可致胰腺坏死、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且不同人群受影响不同。诊断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监测根据轻重症有不同重点。预防需从饮食、生活方式入手,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具体而言,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自身消化出现水肿、充血甚至出血、坏死,临床有腹痛等症状及淀粉酶升高等;轻症多数预后较好但不同人群影响不同,重症可致严重并发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诊断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淀粉酶等)及影像学(超声、CT)检查;监测轻症重生命体征等,重症重器官功能等;预防要饮食避免暴饮暴食等、生活方式戒烟限酒等,不同人群各有注意要点。
一、胰腺炎的定义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胰腺有水肿、充血,或出血、坏死。临床上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血液和尿液中淀粉酶含量升高等。
二、胰腺炎的严重性
(一)轻症胰腺炎
1.一般预后情况: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逐渐康复,预后相对较好。例如,通过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等支持治疗,多数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12周内可缓解,胰腺的结构和功能可恢复正常,对日常生活和长期健康影响较小,但需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再次发病。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差异
儿童:儿童患胰腺炎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病需重视。儿童胰腺炎可能与先天性胰腺发育异常、感染等因素有关。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可能影响胰腺的正常发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等,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一定潜在影响。
老年人:老年人患胰腺炎时,病情往往相对较重,且易出现并发症。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机体的代偿能力较差。例如,可能更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等情况,治疗周期可能较长,恢复相对缓慢。
有基础病史人群:本身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患胰腺炎时,病情可能更复杂。糖尿病患者合并胰腺炎时,高血糖环境不利于胰腺炎症的控制,且容易导致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治疗难度和病情的严重性。
(二)重症胰腺炎
1.严重并发症及危害
胰腺坏死:胰腺组织发生坏死,可引起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坏死的胰腺组织会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进而引发休克。例如,可出现低血压、心率加快等休克表现,若不及时纠正,会危及生命。
感染:坏死的胰腺组织容易继发感染,形成胰腺脓肿等。感染可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导致病情恶化。感染还可能扩散至全身,引起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多器官功能衰竭:重症胰腺炎可累及多个器官,如肺、肾、心等。肺部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肾脏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导致尿量减少、体内代谢废物积聚等;心脏可能出现心律失常等情况。多器官功能衰竭是重症胰腺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对不同人群的特殊影响
儿童:儿童重症胰腺炎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相对较高,且由于儿童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恢复能力相对较弱。例如,儿童出现呼吸衰竭时,呼吸支持的难度相对较大,且易出现呼吸相关的并发症,如肺不张等,对儿童的呼吸功能和整体健康恢复影响较大。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器官功能衰退,重症胰腺炎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时,各器官的恢复能力更差。例如,老年人出现肾功能衰竭时,透析等治疗的效果可能不如年轻人,且容易出现透析相关的并发症,同时,老年人在出现心功能不全等情况时,治疗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有基础病史人群: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在重症胰腺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时,病情相互影响更为严重。例如,本身有冠心病的患者,在出现心功能不全时,治疗用药可能受到限制,且胰腺炎引起的炎症反应等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三、胰腺炎的诊断与监测
(一)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患者出现腹痛(多为左上腹或中上腹剧烈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时,需考虑胰腺炎可能。
2.实验室检查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脂肪酶升高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升高水平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并不一定呈正相关,但对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有炎症反应存在。
C反应蛋白(CRP):CRP升高提示炎症反应较明显,在重症胰腺炎时CRP可明显升高,且其水平可用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3.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发现胰腺肿大、胰周积液等情况,有助于初步判断胰腺炎的情况,但对于早期轻症胰腺炎可能显示不明显。
CT检查: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影像学方法,可明确胰腺是否有水肿、坏死、出血等情况,以及胰周有无渗出等,对判断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二)病情监测
1.对于轻症胰腺炎患者: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观察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变化情况,定期复查血常规、血淀粉酶、脂肪酶等指标,以评估病情的恢复情况。例如,若血淀粉酶持续不降或再次升高,可能提示病情有变化。
2.对于重症胰腺炎患者:除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外,还需重点监测器官功能。如监测肾功能,通过尿量、血肌酐等指标评估;监测呼吸功能,通过血氧饱和度、胸部CT等评估有无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监测心血管功能,通过心电图、心肌酶谱等评估有无心脏损伤等情况。同时,要密切观察腹部体征的变化,如腹痛是否加剧、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范围扩大等,以及时发现胰腺坏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四、胰腺炎的预防与注意事项
(一)预防措施
1.饮食方面
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避免大量进食高脂、高蛋白食物。因为暴饮暴食可刺激胰腺过度分泌胰液,增加胰腺炎的发病风险。例如,长期大量饮酒后进食高脂食物,更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
对于有胆道疾病的患者,如胆囊结石等,要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因为胆道疾病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胰腺,诱发胰腺炎。
2.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胰腺炎的危险因素。酒精可直接损伤胰腺组织,刺激胰液分泌增加;吸烟可影响胰腺的血液循环等,增加胰腺炎的发病几率。
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肥胖可导致血脂升高等,增加胰腺炎的发病风险。
(二)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家长要注意儿童的饮食规律,避免儿童进食过多难以消化的食物,如过多的油炸食品等。同时,要关注儿童是否有腹部不适等症状,若出现异常及时就医。此外,对于有先天性胰腺发育异常等情况的儿童,要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处理。
2.老年人:老年人要注意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胆道疾病等。在饮食上要注意清淡、易消化,避免进食过多油腻、辛辣食物。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身体不适诱发胰腺炎。
3.有基础病史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规律服用降糖药物,定期监测血糖。同时,要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避免因血糖控制不佳等因素诱发胰腺炎。对于有高脂血症的患者,要积极控制血脂水平,通过饮食控制和必要的药物治疗等,将血脂控制在合理范围,减少胰腺炎的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