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指排除了引起消化不良的器质性疾病后,患者出现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且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
从发病机制来看,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胃肠动力障碍是主要原因之一,胃排空延迟、胃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失常,会导致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引发消化不良症状。内脏感觉过敏也参与其中,患者胃内的感觉神经末梢对刺激敏感性增强,即使是正常的生理刺激,也会产生不适或疼痛感觉。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等)、饮食不规律、不良饮食习惯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胃功能性消化不良。
在诊断上,医生通常会先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症状特点,进行体格检查,再通过胃镜、腹部超声、血液检查等排除胃溃疡、胃炎、胃癌等器质性疾病后,才能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