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由于血尿酸水平升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急性关节炎发作、慢性关节炎、痛风石和肾脏损害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预防方法主要是控制血尿酸水平和避免诱因。
1.病因
血尿酸水平升高:当人体嘌呤代谢异常或尿酸排泄减少时,血尿酸水平会升高,超过其饱和度,形成尿酸盐结晶。
尿酸盐结晶沉积:尿酸盐结晶可沉积在关节、滑膜、软骨、肾脏等组织中,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2.症状
急性关节炎发作:通常突然起病,关节红肿、热痛、剧痛,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也可累及其他关节,如踝关节、膝关节等。发作可持续数天至数周,可自行缓解,但易反复发作。
慢性关节炎: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畸形、僵硬、活动受限。
痛风石:尿酸盐结晶沉积在皮下可形成痛风石,大小不一,可导致皮肤破溃、感染。
肾脏损害:尿酸盐结晶可沉积在肾脏,引起肾结石、肾绞痛、血尿、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等。
3.诊断
血尿酸检查:血尿酸水平升高是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重要依据。
关节液检查:关节液中可找到尿酸盐结晶。
影像学检查:X线、超声、CT等检查可帮助发现关节病变。
4.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低嘌呤饮食、戒烟限酒、多饮水、适当运动等。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双氯芬酸等,可缓解疼痛和炎症。
秋水仙碱:对急性发作有特效。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严重发作或不能耐受上述药物者。
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等,可降低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
其他治疗:如关节镜下清理术、针刀松解术等可缓解症状。
5.预防
控制血尿酸水平:通过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方法,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避免诱因:避免饮酒、过度劳累、高嘌呤饮食等。
定期体检:有痛风家族史、高尿酸血症者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
总之,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应注意饮食、生活方式,避免诱因,定期复查,以减少痛风发作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