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梗阻有多种临床表现:一是黄疸,因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入血致皮肤和巩膜发黄,不同年龄段患者有不同影响;二是腹痛,性质和程度因梗阻原因和部位而异,不同人群需注意鉴别;三是发热,胆汁引流不畅继发感染引起胆管炎导致,不同人群有不同风险;四是消化不良,胆汁排泄受阻影响脂肪消化吸收所致,特定人群症状可能更突出;五是陶土样大便,因胆汁无法正常排入肠道使大便颜色变浅,需与其他原因鉴别;六是尿色加深,胆红素经肾排泄使尿呈浓茶色,特定病史患者需进一步检查鉴别。
一、黄疸
黄疸是胆道梗阻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由于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导致皮肤和巩膜发黄。一般来说,梗阻发生后,黄疸会逐渐加重。成人出现黄疸时,皮肤和巩膜的黄染较为明显,可能伴有皮肤瘙痒。小儿发生胆道梗阻出现黄疸时,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和黄疸的变化程度。对于老年人,黄疸可能会影响其生活质量,且可能因皮肤瘙痒导致搔抓引起皮肤破损感染。
二、腹痛
腹痛的性质和程度因梗阻的原因和部位而异。结石引起的梗阻,常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阵发性绞痛,疼痛较为剧烈,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肿瘤导致的梗阻,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呈持续性,且随着病情进展可能逐渐加重。年轻人可能对疼痛的耐受性较好,但也不能忽视,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女性在生理期时,腹痛可能会与痛经混淆,需要仔细鉴别。对于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腹痛可能是粘连引起的梗阻所致,需要结合病史综合判断。
三、发热
胆道梗阻时,胆汁引流不畅,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引起胆管炎,从而出现发热症状。发热程度不一,可为低热,也可能达到高热,伴有寒战。儿童发热时,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和孩子的精神状态,避免高热惊厥。老年人由于身体抵抗力较弱,发热可能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如呼吸、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等。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热可能会使原有病情加重。
四、消化不良
胆汁排泄受阻,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患者可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这些症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可能会更加明显。对于饮食习惯偏好油腻食物的人群,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时应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孕妇本身在孕期就可能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当合并胆道梗阻时,症状可能会更加突出,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摄入。
五、陶土样大便
正常大便的颜色主要来源于胆汁中的胆色素,胆道梗阻时,胆汁无法正常排入肠道,大便颜色变浅,可呈陶土样。这种情况在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患者中表现相似,但需要与其他导致大便颜色改变的原因相鉴别。对于长期便秘的患者,大便颜色可能会有一定变化,需要排除其他因素后考虑胆道梗阻的可能。
六、尿色加深
由于胆红素反流入血,经肾脏排泄,尿液中胆红素含量增加,使尿色加深,呈浓茶色。无论年龄和性别,出现尿色异常加深时,都应引起重视,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胆道梗阻。对于有泌尿系统疾病史的患者,尿色改变可能会与原有疾病的症状混淆,需要进一步检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