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有什么区别
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虽都源于胎盘滋养细胞且均为恶性肿瘤,但在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病理上,侵蚀性葡萄胎可见绒毛结构,绒癌无绒毛或水泡状结构。临床表现方面,侵蚀性葡萄胎多在葡萄胎清除后6个月内发病,绒癌多在葡萄胎清宫1年以上或继发于其他妊娠后,绒癌远处转移更常见。治疗上两者均以化疗为主,侵蚀性葡萄胎化疗方案相对没那么强烈,绒癌因恶性程度高化疗方案更强烈。预后上,侵蚀性葡萄胎一般较好,5年生存率90%以上,绒癌稍差,5年生存率约80%,特殊人群在治疗及康复过程中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病理区别
1.侵蚀性葡萄胎:大体可见子宫肌壁内有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水泡状组织,宫腔内可有原发病灶,也可没有原发病灶。镜下可见侵入肌层的水泡状组织的形态与葡萄胎相似,可见绒毛结构及滋养细胞增生和异型性,但绒毛结构也可退化,仅见绒毛阴影。
2.绒癌:多发生在子宫,肿瘤常位于子宫肌层内,也可突向宫腔或穿破浆膜。肿瘤呈单个或多个,无固定形态,与周围组织分界清,质地软而脆,海绵样,暗红色,伴出血坏死。镜下特点为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不形成绒毛或水泡状结构,成片高度增生,并广泛侵入子宫肌层和破坏血管,造成出血坏死。
二、临床表现区别
1.侵蚀性葡萄胎:多在葡萄胎清除后6个月内发生。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多少不定;若肿瘤组织穿破子宫,则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剧烈腹痛,腹腔内出血,严重时可发生休克;也可因肿瘤转移至肺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转移至阴道可见阴道紫蓝色结节,破溃时可发生大出血。
2.绒癌:在葡萄胎清宫后1年以上发病,也可继发于流产、足月产或异位妊娠后。同样有阴道不规则流血症状,肿瘤若转移至肺部,可出现胸痛、咳嗽、咯血等;转移至阴道可见阴道黏膜紫蓝色结节;脑转移时可出现头痛、呕吐、偏瘫及昏迷等症状,是致死的主要原因。绒癌相较于侵蚀性葡萄胎,发生远处转移更为常见,且转移灶症状有时可早于原发灶症状。
三、治疗区别
1.侵蚀性葡萄胎:治疗原则以化疗为主,手术和放疗为辅。化疗方案多根据病情选择单一药物化疗或联合化疗。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若子宫外转移灶控制、子宫病变局限,可考虑保留子宫。手术主要用于切除耐药病灶或有子宫穿孔等并发症时。
2.绒癌:治疗原则同样是化疗为主,手术和放疗为辅。但因绒癌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化疗方案常更为强烈,多采用联合化疗。手术在控制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及切除耐药病灶方面有重要作用。对于无生育要求、病变局限在子宫的患者,可考虑行全子宫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
四、预后区别
1.侵蚀性葡萄胎:一般预后较好,经过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可治愈,不影响后续生育,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2.绒癌:虽然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但总体预后较侵蚀性葡萄胎稍差,5年生存率约80%。若发生脑转移,预后较差。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对于年轻女性,无论是侵蚀性葡萄胎还是绒癌,在治疗过程中,因化疗药物可能对卵巢功能有一定影响,需充分评估生育需求,必要时可采取措施保护生育功能。对于有生育计划的患者,在疾病治愈后,需严格按照医生指导进行避孕及备孕,一般建议在完成治疗后随访2年,若无复发迹象,方可备孕。孕期要加强产检,密切监测母胎情况。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在化疗过程中,更要密切关注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加强支持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若患者同时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避免因基础疾病加重影响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