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症状
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有全身型、多关节型、少关节型三种类型,症状各有特点。全身型有发热、皮疹、关节症状、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其他系统症状;多关节型以关节症状为主,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少关节型关节症状轻,部分患儿有慢性虹膜睫状体炎,全身症状不明显。特殊人群方面,年龄小的患儿需家长密切观察、谨慎用药;女童患少关节型风险高且眼部问题需关注;患病儿童要注意休息、锻炼和饮食;有基础疾病的患儿需综合治疗。
一、全身型症状
1.发热:这是全身型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最突出的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以上,呈弛张热型,每日体温波动可在34℃,发热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发热时患儿可伴有寒战、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热退后活动如常。年幼患儿可能因发热出现烦躁、哭闹等表现。
2.皮疹:发热期间常伴有皮疹,皮疹形态多样,可为淡红色斑丘疹,也可融合成片。皮疹通常随体温升降而时隐时现,多分布于胸部、腹部及四肢近端,一般无瘙痒感。皮疹的出现和消退与病情活动密切相关。
3.关节症状:在疾病初期,关节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多关节受累,常见于膝关节、腕关节、肘关节等,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无法准确表达关节疼痛,常表现为不愿活动患病关节。
4.肝脾及淋巴结肿大:部分患儿可出现肝、脾及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一般为轻度至中度,质地软,无明显压痛。淋巴结肿大多见于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部位。
5.其他系统症状:可累及心脏、肺部等器官,出现心包炎、心肌炎、胸膜炎等。表现为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但相对较少见。若累及血液系统,可出现贫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等。
二、多关节型症状
1.关节症状:受累关节≥5个,常从大关节开始,如膝关节、踝关节、肘关节等,逐渐累及小关节,如手指、足趾关节。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明显,活动时疼痛加剧,导致关节活动受限。晨僵现象较为突出,即早晨起床后关节僵硬、活动不灵活,一般持续1小时以上,活动后可逐渐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畸形,如手指关节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等,严重影响关节功能和患儿的生活质量。
2.全身症状:相对全身型较轻,可伴有低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症状。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能因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三、少关节型症状
1.关节症状:受累关节≤4个,多为大关节受累,常见于膝关节、踝关节、肘关节等。关节肿胀、疼痛相对较轻,但也可出现活动受限。部分患儿可出现慢性虹膜睫状体炎,这是少关节型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重要特点,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眼红、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失明。
2.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少数患儿可出现低热、乏力等轻微不适。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年龄较小的患儿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其日常行为,如有无不愿活动、哭闹等异常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关节症状。对于低龄儿童,在药物治疗时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避免使用可能对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2.性别因素:研究显示,少关节型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在女童中更为常见,且女童发生慢性虹膜睫状体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对于女童患者,需更加关注眼部症状,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3.生活方式:患病儿童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但也需适当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以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在饮食方面,应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
4.病史因素: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儿,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在治疗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时,需综合考虑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家长应详细告知医生患儿的病史,以便医生准确评估病情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