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性血管炎早期症状
荨麻疹性血管炎有皮肤表现、全身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异常。皮肤表现包括风团样皮疹(与普通荨麻疹不同,持续久、消退留色素或脱屑,各年龄段可发,儿童皮肤嫩、成人典型,无性别差异,不良环境等增风险,自身免疫病病史者易现)及血管炎相关表现(如风团消退后紫癜样改变、局部水肿等);全身症状有发热(部分患者低热或中等度热,与炎症反应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有关,儿童需关注高热后果,基础病患者发热可加重病情,不健康生活方式等人群易发热难消)、关节症状(早期累及四肢小关节,疼痛肿胀,不同年龄表现不同,女性生理期等激素变化影响,重体力等人群更明显);实验室检查异常:血常规早期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血沉常增快,程度与病情活动度相关;补体C4等常降低,提示免疫炎症反应活跃,不同年龄正常范围不同,需结合其他情况鉴别。
一、皮肤表现
(一)风团样皮疹
荨麻疹性血管炎早期常见风团样皮疹,其形态与普通荨麻疹相似,表现为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可分布于全身多个部位,如躯干、四肢等。但与普通荨麻疹不同的是,荨麻疹性血管炎的风团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24小时,甚至数天不退,消退后可遗留色素沉着或脱屑。从年龄角度看,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不同年龄人群皮疹表现可能因皮肤特点略有差异,儿童皮肤较薄嫩,皮疹可能相对更敏感,成人皮疹表现相对更典型;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上,若长期处于不良生活环境或有频繁接触过敏原等情况,可能增加发病风险;病史方面,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等人群更易出现相关表现。
(二)血管炎相关表现
部分患者早期还可出现血管炎的一些表现,如风团消退后遗留的紫癜样改变、局部皮肤水肿等。这是因为血管炎症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等病理改变,使得红细胞渗出等情况发生,从而出现相应皮肤改变。
二、全身症状
(一)发热
部分患者早期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呈低热或中等度热,一般在37.5℃39℃之间。发热的发生与机体的炎症反应有关,由于血管炎相关的炎症刺激,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而引起发热。年龄较小的儿童发热时可能更需密切关注,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高热可能导致惊厥等不良后果;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热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生活方式不健康、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发热且不易消退的情况。
(二)关节症状
早期可能有关节疼痛、肿胀等表现,多累及四肢小关节,如手指关节、腕关节等。关节症状的出现是由于血管炎累及关节周围的血管,导致关节局部炎症、水肿等。不同年龄人群关节症状表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述不清关节疼痛等情况,需要家长细心观察;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关节症状的表现;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关节活动频繁的人群,关节症状可能更明显。
三、实验室检查异常
(一)血常规
早期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降低。这是因为血管炎相关的炎症反应导致白细胞等免疫细胞参与反应,但具体变化因个体差异及病情严重程度有所不同。对于儿童患者,血常规的变化需要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综合判断,儿童正常血常规范围与成人有差异;有血液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血常规的变化可能会干扰对荨麻疹性血管炎的判断。
(二)血沉
血沉常增快,这是因为血管炎导致体内炎症反应活跃,使得红细胞沉降速度加快。血沉增快的程度与病情的活动度可能相关,病情越活动,血沉增快越明显。不同年龄人群血沉正常范围不同,儿童血沉相对成人可能稍快;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血沉本身可能处于异常状态,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分析。
(三)补体水平
血清补体C4等常降低,这是由于血管炎相关的免疫复合物沉积等机制导致补体消耗增加。补体水平的变化对于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低补体水平提示可能存在较为活跃的免疫炎症反应。年龄较小的儿童补体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补体水平可能与成人不同;有补体相关遗传疾病的患者,补体水平本身可能异常,需要与荨麻疹性血管炎导致的补体降低相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