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吐吐出血是怎么回事
孕吐吐出血的原因包括食管或胃黏膜损伤、食管炎、胃溃疡、咽喉部损伤。应对措施为及时就医,医生通过详细问诊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制定方案;调整饮食,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饮用口服补液盐。特殊人群方面,高龄孕妇要警惕贫血加重影响脏器功能,密切监测指标;有胃肠道病史孕妇需告知病史,谨慎用药并严格饮食管理;多胎妊娠孕妇孕吐吐出血几率高,除治疗外要注重营养补充并关注胎儿发育。
一、孕吐吐出血的原因
1.食管或胃黏膜损伤:孕期剧烈频繁的呕吐,导致腹内压急剧升高,食管和胃内压力也随之增加,引起食管或胃黏膜的撕裂,常见于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这种情况多因呕吐动作过于剧烈,使食管与胃连接处的黏膜和黏膜下层撕裂,从而出现出血症状。例如,反复的干呕,每次呕吐时胃部肌肉强烈收缩,都可能增加黏膜撕裂的风险。
2.食管炎: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可使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导致胃酸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发炎症。同时,频繁呕吐也会加重食管黏膜的损伤,炎症状态下的食管黏膜较脆弱,容易破损出血。比如,孕妇在平卧或弯腰时,胃酸更容易反流,加重食管炎症及出血风险。
3.胃溃疡:孕期孕妇饮食习惯可能改变,若饮食不规律,胃酸分泌失调,损伤胃黏膜,长期可形成胃溃疡。而孕吐时胃部的收缩和压力变化,可能导致溃疡面破损出血。像有的孕妇可能因为妊娠反应,经常少吃多餐,但每餐间隔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影响胃酸正常分泌节律,增加胃溃疡形成及出血风险。
4.咽喉部损伤:剧烈呕吐时,呕吐物快速通过咽喉,可能对咽喉部黏膜造成机械性损伤,引起局部黏膜破损出血。比如呕吐物中含有未消化的食物颗粒,在经过咽喉时可能刮伤黏膜,且反复呕吐对咽喉部的刺激也会使局部黏膜处于充血易破损状态。
二、孕吐吐出血的应对措施
1.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孕吐吐出血,无论出血量多少,都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进行详细问诊,了解孕吐的严重程度、出血情况、既往病史等,还会安排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判断是否有血液系统异常导致凝血障碍,胃镜检查直观查看食管、胃内黏膜情况,喉镜检查明确咽喉部是否有损伤等,以明确出血原因,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2.调整饮食:在等待就医或治疗期间,饮食调整很关键。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加重孕吐和出血风险。例如辣椒、油炸食品等。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少食多餐,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加重胃部负担。比如可以每隔23小时进食少量食物,保证营养供给的同时减轻胃肠压力。
3.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频繁呕吐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这可能加重身体不适及影响凝血功能。所以要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口服补液盐。对于能口服的孕妇,按照说明书适量饮用,维持身体水盐平衡,预防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其他并发症。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本身身体机能相对下降,孕期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孕吐吐出血时,除关注出血原因及常规治疗外,还需警惕因出血导致贫血加重,影响孕妇心脏、肝脏等重要脏器功能。因此,更要密切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防止因身体负担加重而出现其他不良后果。
2.有胃肠道病史孕妇:若孕妇既往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管炎等胃肠道疾病,孕吐吐出血的风险更高,且病情可能更复杂。就医时要详细告知医生既往病史,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治疗过程中,用药需格外谨慎,避免使用对胃肠道有刺激或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日常饮食管理更为重要,要严格遵循医生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和习惯,定期复查,防止病情反复加重。
3.多胎妊娠孕妇:多胎妊娠时,孕妇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更显著,孕吐反应往往比单胎妊娠更严重,发生孕吐吐出血的几率也相对较高。一旦出现吐出血情况,除积极治疗外,由于多胎妊娠本身对孕妇营养需求大,更要注重营养补充,保证孕妇和胎儿的营养供给。同时,密切关注胎儿发育情况,防止因母体出血、营养缺乏等因素影响胎儿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