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紊乱伴发的精神障碍是怎样引起的
水电解质紊乱伴发的精神障碍病因多样,包括脱水、水中毒、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不同病因因影响神经细胞代谢、功能或导致细胞水肿、脱水等引发烦躁、嗜睡、精神错乱等不同精神症状;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儿童身体器官未发育成熟,患病时要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避免不当饮食,出现精神异常及时就医;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且多有慢性病,要关注饮食和水分摄入,用药时监测电解质,精神状态改变需警惕;慢性疾病患者身体调节功能差,要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了解相关精神症状以便早发现异常。
一、水电解质紊乱伴发的精神障碍的病因
1.脱水: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可导致脱水。例如在炎热环境下长时间工作、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未及时补充水分,或者患有某些疾病如呕吐、腹泻等导致水分丢失。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口渴感觉减退,更容易出现水分摄入不足而导致脱水。脱水会使血液浓缩,电解质浓度相对升高,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从而引发精神障碍,可表现为烦躁、焦虑、嗜睡甚至昏迷等。
2.水中毒:当机体摄入水分过多或排出减少时可发生水中毒。常见于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情况。儿童尤其是婴幼儿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水的调节能力较弱,如果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容易发生水中毒。水中毒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水分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水肿,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出现精神症状,如头痛、定向力障碍、精神错乱等。
3.低钠血症:钠摄入不足、丢失过多或水潴留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常见于长期低盐饮食、大量使用利尿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老年人由于食欲减退,钠摄入可能相对不足,加上可能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使用利尿剂等药物,更容易发生低钠血症。低钠血症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水分进入细胞内,引起脑细胞水肿,导致精神障碍,表现为乏力、淡漠、嗜睡、抽搐等。
4.高钠血症:主要因水分丢失过多而钠摄入相对正常或过多引起。如高热、糖尿病性高渗性昏迷等情况下水分大量丢失。儿童如果过度给予高盐饮食且水分补充不足,也可能发生高钠血症。高钠血症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水分从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导致脑细胞脱水,出现烦躁、幻觉、谵妄等精神症状。
5.低钾血症:钾摄入不足、排出过多或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可导致低钾血症。常见于长期禁食、严重呕吐、腹泻、大量使用排钾利尿剂等。老年人胃肠道功能减退,钾摄入可能不足,同时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脏病患者可能长期使用排钾利尿剂,增加了低钾血症的发生风险。低钾血症会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传导性,可出现精神萎靡、倦怠、抑郁等精神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心律失常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6.高钾血症:钾摄入过多、排出减少或细胞内钾释放到细胞外过多可导致高钾血症。常见于肾功能衰竭、大量输入库存血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肾脏排钾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高钾血症。高钾血症会影响心肌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导致精神障碍,表现为嗜睡、神志模糊等,严重时可引起心脏骤停。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尤其是婴幼儿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对水电解质紊乱的耐受性较差。家长要注意合理喂养,保证儿童水分和电解质的均衡摄入。在儿童患病如呕吐、腹泻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选择口服补液盐。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或给予高盐饮食。如果儿童出现精神异常等表现,要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精神症状可能不典型,且病情变化较快。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对水电解质的调节能力下降,且可能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更容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家属要关注老年人的饮食和水分摄入情况,鼓励老年人适当饮水。在使用利尿剂等药物时要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如果老年人出现精神状态改变,如原本性格开朗变得沉默寡言等,要警惕水电解质紊乱伴发精神障碍的可能,及时带其就医检查。
3.患有慢性疾病者:如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心脏病等患者,本身身体调节功能较差,更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饮食和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电解质。例如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避免发生糖尿病性高渗性昏迷等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同时,患者及家属要了解水电解质紊乱可能出现的精神症状,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