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精神综合征,包括谵妄综合征(急性、一过性、广泛性认知障碍,意识障碍为主,由多种器质性因素引起,需明确病因去除并加强护理)、痴呆综合征(较严重持续认知障碍,智能减退伴人格改变,记忆障碍早期突出,因多种病因导致,需照料护理、认知训练和针对病因治疗)、遗忘综合征(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可伴虚构错构,意识清晰,多由慢性酒精中毒等引起,要治疗原发病和进行记忆康复训练)、精神病性综合征(有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由脑部器质性病变导致,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用抗精神病药)、情感综合征(含躁狂综合征,情感高涨或易激惹,用心境稳定剂并注意安全;抑郁综合征,情感低落等,用抗抑郁药并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运动)。
一、谵妄综合征
谵妄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起病急,病情波动明显。患者可出现意识清晰度下降、定向力障碍,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判断出现偏差。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分散。感知觉障碍也较为常见,如出现错觉、幻觉,以幻视多见,内容多为恐怖、生动的场景,可导致患者产生恐惧、紧张等情绪。思维不连贯,言语表达混乱。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白天嗜睡,夜间兴奋躁动。该综合征可由多种器质性因素引起,如感染、药物中毒、代谢紊乱等。老年人、儿童、有脑部基础疾病者更易发生。对于此类患者,应尽快明确病因并去除,同时加强护理,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不良刺激。
二、痴呆综合征
痴呆是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无意识障碍。记忆障碍是早期突出症状,以近记忆减退为主,如经常忘记近期发生的事情、刚说过的话等。随着病情进展,远期记忆也会受损。患者还会出现失语,表现为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下降;失用,即不能正确执行有目的的动作;失认,不能认识熟悉的物体、人物等。计算能力、判断力、抽象思维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病因包括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病、颅内占位性病变等。年龄越大,患痴呆的风险越高。对于痴呆患者,需要给予生活上的照料和护理,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认知训练和社交活动,同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三、遗忘综合征
遗忘综合征又称柯萨可夫综合征,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同时可伴有虚构、错构,患者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歪曲的回忆并坚信不疑。患者意识清晰,其他认知功能相对保持较好。该综合征常由慢性酒精中毒、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维生素B1缺乏等引起。长期酗酒者易患此综合征,因为酒精会损害大脑的海马等与记忆相关的区域。对于这类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同时进行记忆康复训练。
四、精神病性综合征
可表现为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幻觉以幻听、幻视为常见,患者可听到不存在的声音、看到不存在的事物。妄想内容多样,如被害妄想,患者坚信自己受到他人的迫害、监视等;关系妄想,认为周围的事物都与自己有关。思维紊乱表现为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破裂等。病因包括脑部感染、脑肿瘤、癫痫等器质性病变。不同年龄段患者均可出现,有脑部器质性病变基础者更易发生。治疗上,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可根据症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但需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用药要谨慎。
五、情感综合征
1.躁狂综合征: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思维奔逸和意志行为增强。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情绪高涨,精力充沛,言语增多,语速加快,话题转换频繁。活动增多,爱管闲事,做事有始无终。可伴有睡眠需要减少、食欲增加等表现。病因可能与脑部神经递质失衡、内分泌紊乱等有关。青少年和成年人相对多见。治疗上可使用心境稳定剂等药物,同时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避免因冲动行为导致受伤。
2.抑郁综合征: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为主要表现。患者情绪低落,对以前感兴趣的事物失去兴趣,自责自罪,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有自杀观念和行为。思维迟缓表现为反应迟钝、言语减少、语速减慢。意志活动减退,不愿参加社交活动,生活被动懒散。病因包括躯体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药物副作用等。老年人、女性、有慢性疾病者更易患抑郁综合征。治疗上可使用抗抑郁药物,同时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