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后精神障碍的病因
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受手术相关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以及环境及心理因素影响。手术相关因素包括手术创伤程度、手术时间长短和麻醉相关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涉及年龄(老年、儿童有不同影响)、既往精神病史、认知功能基础和其他基础疾病;环境及心理因素包含术后环境变化和心理应激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增加了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风险。
一、手术相关因素
1.手术创伤程度:较大的外科手术会引发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手术创伤越大,机体释放的应激激素等物质越多,如儿茶酚胺、皮质醇等大量分泌,这些物质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加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风险。例如,大型的开胸、开腹手术相较于小型手术,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往往更高。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对手术创伤的耐受能力更差,手术创伤带来的应激影响可能更为显著。
2.手术时间长短:长时间的手术过程中,患者处于应激状态的时间延长,机体的内环境稳定更容易被打破,脑灌注等情况可能发生变化,进而干扰大脑的正常功能。有研究表明,手术时间超过一定时长(如46小时以上),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概率会明显增加。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发育尚未成熟,长时间手术对其神经系统的影响更为复杂,需要格外关注。
3.麻醉相关因素:麻醉药物的种类、剂量以及麻醉过程中的管理等都可能与术后精神障碍有关。某些麻醉药物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暂时或长期的影响,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等。例如,一些吸入性麻醉剂可能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某些中间产物,对大脑神经元的功能产生干扰。不同年龄的患者对麻醉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情况不同,儿童的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等因素使得麻醉药物对其神经系统的影响机制与成人有所差异。
二、患者自身因素
1.年龄因素
老年患者:老年人的脑功能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衰退,脑的血流量减少,神经细胞功能下降,脑内神经递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等的调节功能减弱。在手术后,这种原本就存在的脑功能衰退状态更容易受到手术应激等因素的冲击,从而增加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风险。例如,有研究发现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患者。
儿童患者:儿童的神经系统仍在发育中,血脑屏障相对不完善,对手术应激和麻醉药物的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手术带来的应激可能影响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调节,导致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而且儿童在术后的心理适应能力较差,手术带来的创伤和环境变化等因素也更容易引发精神方面的异常。
2.既往精神病史:如果患者在手术前就有精神疾病史,如抑郁症、焦虑症等,那么其大脑的神经递质系统、神经调节机制等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异常,在手术后应激状态下,更容易出现精神障碍的复发或新的精神异常表现。例如,有精神疾病既往史的患者在术后发生谵妄等精神障碍的概率比无既往精神病史的患者高很多。
3.认知功能基础:患者本身的认知功能水平是一个重要因素。认知功能较差的患者,在面对手术带来的应激和术后的康复等情况时,更难适应和调节自身的心理及生理状态,从而增加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风险。比如,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前期等认知功能逐渐减退的患者,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可能性更高。
4.其他基础疾病:患者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也可能影响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例如,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术后可能出现代谢紊乱等情况,影响大脑的能量供应和神经功能;脑血管疾病患者本身存在脑血流和神经功能的异常,手术应激可能进一步加重这种异常,导致术后精神障碍。
三、环境及心理因素
1.术后环境变化:术后患者从熟悉的病房环境突然进入相对陌生的医院病房,周围人员的变化、医疗设备的噪音等都可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刺激。对于老年患者,这种环境变化可能使其产生强烈的不适应感,从而诱发精神障碍。儿童患者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弱,医院的陌生环境、医护人员的操作等都可能让他们产生恐惧和焦虑情绪,进而增加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风险。
2.心理应激: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对术后恢复的担忧等心理应激状态是术后精神障碍的重要诱因。尤其是一些对手术风险认知较为敏感的患者,在术前就处于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术后这种紧张情绪可能持续存在并加重,影响大脑的神经调节,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比如,一些即将进行重大手术的患者,术前就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概率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