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检查项目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特殊检查三方面。实验室检查涵盖血常规(了解血细胞情况,判断是否贫血、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尿常规(检测肾脏损伤)、血沉和C反应蛋白(反映炎症及判断是否合并感染)、自身抗体检查(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抗磷脂抗体,用于筛选、判断活动度、标志性诊断及提示抗磷脂综合征);影像学检查有X线(评估肺部病变)、CT(更清晰显示多脏器病变)、超声(检查心脏、肾脏、腹部等器官);特殊检查包含肾活检(诊断狼疮性肾炎、判断病理类型等)和皮肤狼疮带试验(对不典型病例诊断有参考价值)。此外,针对儿童、孕妇、老年及有药物过敏史等特殊人群给出检查相关温馨提示,同时提醒患者在检查前保持正常作息饮食、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并告知医生其他病史。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系统常受累,通过血常规可了解血细胞情况。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降低提示可能存在贫血,这在狼疮患者中较为常见,可能与自身抗体破坏红细胞、肾脏损害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等有关;白细胞计数减少可能是免疫紊乱导致白细胞破坏增多或骨髓抑制等原因;血小板计数降低可能与抗血小板抗体产生,破坏血小板有关。
2.尿常规:肾脏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的受累器官,尿常规检查非常重要。尿蛋白阳性提示可能有肾脏损伤,持续性蛋白尿可能是狼疮性肾炎的表现;尿中出现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等也提示肾脏可能存在病变。
3.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血沉增快常见于疾病活动期,它反映了体内炎症的存在,但特异性不强。C反应蛋白在狼疮患者中一般轻度升高或正常,若明显升高可能合并有感染等其他情况。
4.自身抗体检查
抗核抗体(ANA):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筛选试验,阳性率高达95%以上,但特异性较差,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呈阳性。
抗双链DNA抗体(dsDNA):特异性较高,与疾病的活动度密切相关,在疾病活动期滴度升高,缓解期降低。高滴度的dsDNA抗体往往提示肾脏受累的可能性较大。
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志性抗体,特异性高达99%,但敏感性较低,阳性率约为20%30%,它不随病情活动而变化。
抗磷脂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等,阳性提示患者可能存在抗磷脂综合征,表现为反复动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对于评估肺部病变有一定帮助,可发现肺部的炎症、胸腔积液等情况。如狼疮性肺炎在X线上可表现为肺部片状浸润影;胸腔积液时可见肋膈角变钝或胸腔内弧形致密影。
2.CT检查:比X线更敏感和准确,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心脏、腹部等脏器的病变。例如,对于早期的肺部间质病变、心脏瓣膜病变、肝脾肿大等,CT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3.超声检查:常用于检查心脏、肾脏、腹部等器官。心脏超声可发现心包积液、心肌病变、心脏瓣膜病变等;肾脏超声可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等,判断有无肾脏萎缩、肾实质病变等;腹部超声可检查肝脏、脾脏、胆囊等脏器的情况,了解有无肝脾肿大、胆囊炎等并发症。
三、特殊检查
1.肾活检:对于诊断狼疮性肾炎、判断病理类型及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肾活检可以明确肾脏病变的类型,如系膜增生性狼疮性肾炎、局灶性狼疮性肾炎、弥漫性增殖性狼疮性肾炎等,不同的病理类型治疗方案和预后有所不同。
2.皮肤狼疮带试验:取患者皮肤进行免疫荧光检查,观察免疫复合物在皮肤基底膜的沉积情况。阳性结果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对于一些不典型的病例。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对于儿童患者,各项检查应尽量选择无创或微创的方式,减少孩子的痛苦。在进行有创检查如肾活检时,要充分评估风险和必要性,并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孕妇患者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谨慎选择,尽量避免X线和CT检查,如需进行可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检查时要综合考虑,避免过度检查。对于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在进行检查过程中使用造影剂等药物时要提前告知医生,防止发生过敏反应。生活方式方面,患者在检查前应保持正常的作息和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检查结果。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应尽量戒烟限酒,以利于病情的控制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有其他病史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要在检查前告知医生,以便医生综合判断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