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自闭症
自闭症是起病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核心症状包括社交互动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环境及大脑神经发育异常等多方面,诊断依据相关标准并借助评估工具,干预治疗有康复训练(如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结构化教育)和药物对症治疗,家长需给予耐心关爱,配合康复训练,采用合适方式帮助自闭症儿童发展潜能、融入社会。
一、自闭症的定义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它主要影响儿童的社交互动、沟通交流以及重复刻板行为等方面。
二、核心症状表现
1.社交互动障碍
年龄因素影响:在婴儿期,自闭症儿童可能对他人的呼唤缺少回应,对父母的亲近行为缺乏积极反应。比如612个月大的自闭症婴儿,较少主动去注视他人的脸,当别人和他们互动时,表情和肢体反应相对平淡。
性别方面:目前暂无明确证据表明自闭症在不同性别上有本质的社交互动障碍表现差异,但在发病表现的具体细节上可能存在一定个体差异。
生活方式与病史:有自闭症倾向的儿童往往在日常与家人、同伴的交往中,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参与到互惠性的社交游戏中,例如不会主动分享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给同伴,也很难理解同伴的玩笑或简单指令背后的社交含义。
2.沟通交流障碍
语言发展迟缓:很多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落后于同龄儿童,可能到了23岁还不能说出有意义的词汇进行交流,或者虽然能说话,但语言往往缺乏交流性,只是机械地重复他人的话语,称为“仿说”。
语言运用能力差:即使能够说话,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存在问题,比如不能根据不同的情境使用恰当的语言,不会发起有效的对话,常出现话题单一、离题等情况。例如在和他人交流时,只会围绕自己感兴趣的特定话题喋喋不休,而不能根据对方的回应转换话题。
3.重复刻板行为
行为表现多样:自闭症儿童常出现重复刻板的动作,如反复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也可能有刻板的语言,如不断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还可能对物品的摆放位置有严格要求,必须按照固定的方式排列物品等。这些重复刻板行为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且往往难以通过简单的干预手段停止。
三、自闭症的发病机制
目前自闭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可能涉及多个方面。遗传因素是重要的一方面,大量研究发现自闭症具有较高的遗传度,多个基因的突变或变异可能与自闭症的发生相关。同时,环境因素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例如孕期母亲的感染、接触某些有害物质等可能增加胎儿患自闭症的风险。此外,大脑神经发育异常也是关键因素,自闭症儿童的大脑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一些异常,如大脑某些区域的体积、神经元连接等方面与正常儿童不同。
四、自闭症的诊断与评估
1.诊断标准
目前主要依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等相关诊断标准来诊断自闭症。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社交互动、沟通交流、重复刻板行为等多方面的表现,并且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神经发育障碍或精神疾病。
2.评估工具
常用的评估工具有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自闭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等。这些评估工具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儿童的自闭症相关症状进行量化评估,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儿童是否患有自闭症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等。例如ADOS通过结构化的互动游戏等方式观察儿童的社交互动、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表现来进行评估。
五、自闭症的干预与治疗
目前对于自闭症还没有根治的方法,但可以通过早期干预来改善症状,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干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康复训练
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这是一种常用的干预方法,通过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分析,运用正强化、负强化等原理来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纠正不良行为。例如通过奖励的方式鼓励自闭症儿童进行正确的社交互动行为。
结构化教育:根据儿童的特点,为其设计结构化的学习环境和课程,帮助儿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如通过安排固定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让儿童逐渐适应有规律的生活和学习。
2.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自闭症儿童的一些伴随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如果儿童伴有严重的多动、情绪不稳定等症状,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但药物治疗不是自闭症干预的主要手段,且药物的使用需要谨慎评估儿童的具体情况。
六、特殊人群(自闭症儿童)的温馨提示
对于自闭症儿童,家长需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关爱。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儿童提供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帮助儿童逐步适应外界环境。同时,要积极配合专业的康复治疗师进行干预训练,坚持长期的康复训练对于改善儿童的症状至关重要。在与自闭症儿童交流互动时,要采用温和、简单易懂的方式,避免过于复杂的语言和行为刺激,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根据儿童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帮助儿童最大程度地发展其潜在能力,融入社会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