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病症状是什么
类风湿病症状包括关节症状和关节外症状,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关节症状有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缓解,不同年龄段和人群有差异,多累及小关节)、肿胀(影响活动,特定人群难消退)、僵硬(晨僵超1小时,不同人群有不同表现)、畸形(影响功能,特定患者风险高);关节外症状有发热(不同人群有不同影响)、疲劳(特定患者更明显)、皮下结节(提示病情活动,吸烟人群发生率可能增加)、肺部表现(特定人群风险高)、心脏表现(特定心血管疾病患者影响更严重)。特殊人群中,儿童要关注发育、选合适疗法;老年人要考虑药物反应、防跌倒保暖;女性特殊时期要关注病情、谨慎用药;有基础疾病者要综合考虑、合理用药。
一、关节症状
1.疼痛:类风湿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可为钝痛、刺痛或酸痛。疼痛通常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不同年龄段疼痛感受和表现可能不同,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性可能较高,表述疼痛时可能不够准确;儿童可能因为表达能力有限,难以准确描述疼痛感受。女性在经期、孕期等特殊时期,疼痛可能会有所加重。有运动习惯的人,在病情发作期运动后疼痛会更明显,而长期卧床者关节活动少也可能出现疼痛。疼痛部位多为双手、腕、足等小关节,也可累及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等大关节。
2.肿胀:关节周围组织发炎会导致关节肿胀,外观上关节明显增大,皮肤可能会有紧绷感。肿胀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能触及轻微隆起,重者关节外形显著改变。肿胀的关节可能会影响正常的活动功能,如握拳、行走等。长期酗酒、高盐饮食的人群,肿胀可能会更难消退。有肾脏病史的患者,由于肾脏代谢功能异常,也可能加重关节肿胀。
3.僵硬:晨僵是类风湿病的典型表现,患者早晨起床后或长时间休息后,关节会出现僵硬、活动受限的情况,一般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僵硬感在逐渐活动后会有所缓解。随着年龄增长,晨僵的持续时间可能会更长,缓解速度更慢。女性在更年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晨僵现象可能会加重。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的人群,晨僵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4.畸形:病情持续发展,关节软骨和骨质受到破坏,可导致关节畸形。常见的畸形有手指的天鹅颈畸形、纽扣花样畸形,膝关节的内翻或外翻畸形等。关节畸形会严重影响关节的功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儿童患者若病情控制不佳,关节畸形可能会影响骨骼发育,导致肢体发育异常。有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关节畸形的发生风险更高。
二、关节外症状
1.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7.3℃38.5℃之间。发热可能是间歇性的,也可能持续存在。发热时患者可能会伴有乏力、盗汗等症状。儿童发热可能会引起惊厥等并发症,需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发热可能会加重心肺负担。有慢性心肺疾病史的患者,发热时心肺功能可能会进一步受到影响。
2.疲劳:患者常感到极度疲劳,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疲劳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导致活动耐力下降。长期精神压力大、睡眠不足的患者,疲劳感会更加明显。女性在生理期或孕期,疲劳症状可能会加重。
3.皮下结节:在肘关节、膝关节等部位的伸侧,可出现皮下结节,质地较硬,大小不一,一般无压痛。皮下结节的出现提示病情处于活动期。有吸烟史的患者,皮下结节的发生率可能会增加。
4.肺部表现:可出现肺间质纤维化、胸膜炎等肺部病变。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环境中的人群,肺部病变的发生风险更高。有慢性肺部疾病史的患者,类风湿病可能会加重肺部病情。
5.心脏表现:少数患者会累及心脏,出现心包炎、心肌炎等病变。患者可能会有心慌、胸闷、胸痛等症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类风湿病对心脏的影响可能更为严重。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类风湿病可能会影响骨骼和关节的正常发育。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表现,及时带孩子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治疗方法。避免让孩子过度活动患病关节,以免加重损伤。同时,要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摄入,促进身体恢复。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类风湿病时,要充分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老年人活动能力相对较弱,要注意防止跌倒,避免关节受到意外伤害。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关节受寒。
3.女性:女性在经期、孕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身体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类风湿病的病情。在这些特殊时期,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孕期和哺乳期用药要谨慎,避免药物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4.有基础疾病者: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类风湿病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某些治疗类风湿病的药物可能会影响基础疾病的控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同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提高治疗效果。



